英国女作家布里奥妮从小就展现出写作的天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她生活在父母的庄园里,喜欢想象和写作。
布里奥妮有个姐姐叫塞西莉亚,刚刚大学毕业回到庄园里。庄园里还有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叫罗比,他是庄园女佣的儿子。罗比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家出走了,撇下母子两个相依为命。
幸而布里奥妮的父亲有怜悯之心,资助罗比完成了大学学业。罗比毕业后又回到庄园里,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罗比和塞西莉亚从小在一起长大,渐渐产生了感情。虽然他们之间有等级之别,但也难以阻拦两个人暗诉衷情。
有一天,十三岁的布里奥妮偷偷看到罗比写给姐姐的情书,非常震惊。她虽然年纪很小,但在她的脑海里有一条清晰的阶层分界线。又加上罗比的情书里有些不雅的语言,她认为罗比道德败坏,企图勾引自己的姐姐。
想当作家的小女孩布里奥妮
这个时候,由于家庭遭受变故,布里奥妮的表姐劳拉带着双胞胎弟弟来庄园寄居,布里奥妮的哥哥也带着一位年轻而事业有成的商人来庄园小住。
一天晚上,家人和客人们正在举行派对,两个双胞胎孩子不见了。人们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四处寻找。布里奥妮却在一处草丛里撞见表姐被一个人按在地上,那人听到脚步声,慌忙逃走,只留下惊慌而尴尬的劳拉。
布里奥妮问劳拉是谁强暴了她,劳拉只是羞愧地啜泣。布里奥妮追问她是罗比吗,劳拉愣了一下,随后便点了点头。
调查取证的警察再三问布里奥妮,是否看清那个逃走人的身影。布里奥妮坚定地点头说,她看到的那个人正是罗比。
当罗比带着好不容易找到的双胞胎男孩回到家里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一副冰冷的手铐。
不久之后,二战爆发了。在监狱服刑和戴罪出征之间,罗比选择了后者。当他出征去法国抵抗纳粹军队之际,塞西莉亚找到他。她已经和家庭决裂,参加了一个护士培训班。她说自己相信他的清白,会一直等他回来。
罗比和塞西莉亚依依惜别
罗比被捕姐姐出走之后,布里奥妮的心里越来越觉得不安。表姐不敢直视的眼神,也让她越来越怀疑自己的判断。直至有一天,她看到表姐和那位年轻的商人走到了一起。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耳边常常想起控告的声音。
她给姐姐写信,试图求得原谅,但始终没有收到塞西莉亚的回信。她放弃了去剑桥读书的机会,也参加了一个护士培训班。她想靠照料伤员来洗刷自己的罪孽,等候罗比从战场归来,向他当面道歉。
然而,罗比再也不能回到家乡,回到心爱的恋人身边,不可能听到布里奥妮的道歉了。他和几个战友好不容易突破重重封锁,撤退到敦刻尔克海滩。在等待的撤离的时候,他的伤口引发了败血症。他喃喃念着恋人的名字,在一个寒冷的角落里孤独地死去。
这是英国电影《赎罪》的主要内容。如果电影在这里结束,悲剧的力量一定会让观众的灵魂受到震撼,促使人们思考罪与赎的问题。
然而,电影并没有在这里结束,因为布里奥妮还没有完成她的赎罪之路。布里奥妮最终成了一名小说家,而她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这部写罗比与姐姐恋情的《赎罪》。
她在小说中为罗比和姐姐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罗比从战场回来,与姐姐生活在一起。而她向家人说明了真相,为罗比洗去了冤屈,这部小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电影结束的时候,女作家布里奥妮脸上带着欣慰的微笑,她相信靠着这部小说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怀着深深的遗憾。显然,布里奥妮依靠自己的努力,并没有洗清自己的罪孽。她只是编织了一个谎言,来掩饰最早的那个谎言。依靠个人努力能够为自己赎罪,本身就是一个谎言。
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原着。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沉甸甸的素材,再加上古老庄园与现代生活的碰撞,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辽阔背景,具备成为经典的潜质。可惜的是,由于终极仰望的缺失,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相比,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3:23--24)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靠自己的行为赎清自己的罪孽,一个人若想罪得赦免,只有仰望有赦罪之恩的至高者。
一部脱离十字架来讨论赎罪的作品,纵然刻画再细致,场面再浩大,也难免沦为平庸之作。我们的生命不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