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罗门所有的智慧中,上帝就给了他一份换位思考的智慧。二个女人争一个活孩子,互不相让,所罗门审理这个案子时,就站在了转换角色,换位思考的角度,他借用了亲生母亲爱孩子的软肋,吩咐人拿刀把孩子劈成两半。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那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王说:“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王下3:26~27)。看似棘手的案子,因为所罗门站在母亲的角度分析问题。如果我是活孩子的母亲,我会怎么样?让自己进入这个角色去思考。便迎刃而解,立马辨出哪个是亲生母亲。
换位思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许多的矛盾和误解,都是不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所致。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样?把自己的自我感觉进行弱化,把自己当成别人,站在对方的位置想问题,事情就好办的多。我们思考问题时都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先从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我们就能够多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越多,看到问题的本质就会不一样,我们处理问题时,就会变得更有分寸,考虑的会更理智更周全。当意见分歧时,当双方出现矛盾时,当有解不开的疙瘩时,都需要换个位置来考虑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夫妻关系紧张,?家庭出现矛盾都和不能换位思考有关系。比如:丈夫在外打拼,总觉得辛辛苦苦为家付出太多,回到家里,在妻子面前便会摆出一种大男子主义的骄傲,而妻子也有苦衷,为了照顾孩子和家,不能去找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总觉得不自由,整天面对家里一大摊子琐事,也不轻松。如果夫妻间不能换位思考,日久天长就会积蓄矛盾。
在换位思考这方面,我们的主耶稣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从普普通通人子的角度去体恤体谅我们内心的复杂和软弱,祂能体恤彼得的三次不相认,祂能在彼得痛悔时,及时送去鼓励。衪能体恤夜间渡海时,门徒因黑暗认不出主,以为是鬼怪的惧怕心态,没有去责怪门徒的不尊不敬,反而设身处地马上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出埃及记有段神应许百姓的记载:我不在一年之内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恐怕地成为荒凉,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我要渐渐地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等到你的人数加多,承受那地为业。(出24:29~30)。神站在了百姓的角度去考虑:怕土地因没有足够的人照料而荒芜;怕人丁少野兽多百姓们遭害。才不立马全部撵走敌人,而是百姓人数加增,足以应付面临的问题以后,渐渐地将其撵走。这就是爱我们的上帝,这就是大事小事处处站在自己百姓的角度,处处为其子民着想的上帝。话又说回来,换位思考应该是双向的,上帝如此谦卑地站在我们的角度去体恤我们,我们是否也以神的心为心,去体会父神的心意呢?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教会中信徒之间处理事情不能换位思考,就会很容易产生矛盾,你站在你的角度,他站在他的角度,各持己见,互不谦让,谁都不去站在父神的心意里考虑。父神指教我们:这是正路,你要行在其间,我们却偏偏你东我西,我行我素。父神怎么能插手介入呢。许多时候,神站在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人却不去体恤,不去互动。不能和神的情感同步,这也是造成神人之间不能密交的一个原因。不懂得换位思考,同样也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够融恰的一个主要原因。
圣经教导:“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罗12:10),彼此是指双向的,是相互间的互动,我满腔热情,你冷若冰霜,若长期不能互动,是无法相处的。换位思考也是如此,别人总是站在你的角度去为你考虑,而你却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常常为对方考虑,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人毕竟是人,时间长了,你无动于衷,别人总不能老是为你换位思考吧。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相互尊重,相互换位,相互理解,相互推让才能够达成和谐,才能够互尊互爱。才能消除人际之间的间隙、隔阂或仇恨。彼此推让不是姑息、妥协或无原则的迁就,乃是心中有基督的爱,在名、利方面甘愿吃亏、不斤斤计较。如圣经所言“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箴17:1)。这些宝贝的话语,其实都是在教导我们为人处事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体贴他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是天国子民对待别人的原则。很多人际矛盾的产生都来自不沟通,来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接近对方心灵最好的方式。有些事情出发点不一样,想出来的结果当然因人而异,不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很容易产生误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峰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景便各有千秋,更何况思想复杂活生生的人呢?我们应该学会常用别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多一分宽容,便是多一份爱,多一份求同存异,便是多一份友情。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局外人,可能并不知晓,所看见的也只是表皮,并不能体会别人的处境和内心深处的煎熬,无法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也就没有资格去指责评论别人。你以为的事实,只是你看到的事实,未必就是真相。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伤痛和软弱,我们也当应进行换位思考,虽达不到感同身受,也当以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去对待别人。
求神赐给我们一颗智慧的心,凡事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在家庭和邻舍中,在单位和教会里,都能够与人和谐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