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弟兄姐妹们,初看这题目,切莫着急下结论,以为牧人因孤独而寂寞,或以为这个牧人在没有人爱的处境中自忧自怜。请看完本文,再做定论也不迟。
牧人有他的大牧者主耶稣基督深深的爱着,怎会寂寞呢?所以,这里说的牧人寂寞主要涉及到牧人的羊群。牧人因为没有羊群而寂寞,更具体一点,牧人的职分,因为羊群的稀少,似乎正在淡化牧者的职分。然而,就其终极意义来说,牧者职分是神所赐的,永远也不会褪色。接下来,主要是在现实意义上分享一点小小的感悟。
卢云在《负伤的治疗者》一书中,谈及“牧养之心”的主题时,这样说,“牧者生命中的寂寞更是让其伤痕累累,因为他不仅要分担人类孤独的处境,同时也发现自己侍奉的影响力日趋薄弱……他发现自己只能袖手旁观,人们只是在自作主张,在难以收场后,才不情愿地同意让他去亡羊补牢。”虽然世人都懂得预防比治疗更加容易,而且患者也少受痛苦。然而,羊群们总是先在这个世界撞到头破血流之后,才来找牧人疗伤。而在这之前,牧人似乎就只能在树荫下乘凉。想给羊儿们一点建议,他们也是不听劝,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牧人在寂寞的痛楚之后,还要带着从羊群那里受到的伤痕,继续为羊群疗伤。如同叛逆期的青少年不听父母的劝导,闯祸之后,还得让父母一边安慰他们,为他们疗伤,一边还得收拾他们的残局。突然想起路加福音十五章中,那位慈爱的老父亲何尝不是如此。
卢云继续说到,“最悲哀的是,牧者本想触碰他人的心门,却发现自己被拒之门外,即使常常恳求,也无人回应。”深深体悟了这样被拒绝之感,便能更加明白主耶稣基督一生中,被排斥的感觉了。有时,的确不想再继续去叩响任何一扇心门,但转念一想,若他真是主迷失的小羊,不靠着主继续关心对方,不就拱手让与仇敌,成为撒旦的食物,被魔鬼吞吃了?所以,即使带着被拒绝的伤痕,为了主的缘故,依然要继续爱下去。
“我们寂寞的伤口实在太深了。”卢云如此感叹到,相信经历过深刻被拒绝痛楚之后,都有同感吧。因此,想到了之前一些年轻的牧者们,因为在呼召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去到了那样的位置。结果在几年之后,带着深深的伤害离开了,他们从自己所牧养的羊群那里受到了很大的试探和伤害。曾几何时,他们是牧人,但当他们离开那个位置之后,有的人甚至对神产生了深深的误解和埋怨。更有甚者,从此离开了神,到世上漂流,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在教会还会受到如此深的伤害。回想起这些事,让人真的很痛心。背后的原因当然很多,然而,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对于神的认识可能都并不清楚,更何况他们所领受的呼召。
虽然如此,但从这些事例中,的确可以看到牧者职分本身就是一个极易受到创伤的位置,尤其因寂寞之故。卢云说,“寂寞之所以成为牧者的创伤,不单因为他要分担人类的处境,同时也与牧者职分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处境有关。他受呼召,要比他人更多关注和护理众人的创伤。他因着对自己痛苦的深切了解,便能化软弱为力量,且能以个人的经验作为医治的泉源,去医治那些因为对苦难有错误理解而迷失在黑夜中的人们。”这就意味着多受痛苦,多得神的安慰,然后才能实在与他人有同理心,深刻体会他人痛楚,又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安慰那受同样痛苦之人。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 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林后1:4-6)
这使命的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除非真正受到神呼召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因为对一个委身服侍会众的牧者来说,寂寞的确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极容易受到否认和忽略。但是,牧者一旦接受和理解这痛苦,就无须否认和忽略这痛苦,牧养便能成为医治他人的服侍。”所以,这里卢云给牧人们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忠告,就是不要否认和忽略寂寞之苦,这实在是仇敌魔鬼的一个诡计,当牧者因为忙碌的事工忘记了关照自己的灵魂,让自己被事情塞满,无意之中,或者故意企图以此否认或者忽略内心深处的这处寂寞之苦时,就落在骄傲的试探中,无法成为心灵贫穷的人,也就无法在丰盛的大牧人基督那里渴求供应,于是乎,容许自己的灵魂走向枯竭。直到有一天,油尽灯枯,精力耗尽,就成为了真正寂寞的人。除了一大推作成的事情,没有什么再能慰藉他的心……
牧人的寂寞不是因为没有神的爱,乃是因为没有羊群理解他的寂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牧人似乎一直要寂寞下去。为此,寂寞的牧人啊,当把你的眼目转向你的大牧者耶稣基督,他能理解你一切的苦楚去,也能医治你一切的伤痛,在基督的里面,你将永远不再寂寞,并能因此成为世间寂寞之人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