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灵生命成长的五个阶段
原讲者:张熙和牧师
第五讲 儿童期
在上一次的信息中,我谈到了三点关于如何能够脱离婴孩期阶段。那三点就是,首先要追求圣洁,第二就是要追求主的话语,第三就是要追求付出。
可能你会问:难道只有婴孩期的基督徒才需要追求圣洁和追求主的话语吗?这岂不是每个阶段的基督徒都需要追求的吗?是的,主的话语,圣洁,这是每一个基督徒——无论我们身处在什么阶段,都需要追求的。但是,在不同的属灵生命阶段里,我们都有不同的强调或着重点。特别在婴孩期的时候,因为他们是刚刚经历了重生,所以他们必须在主的话语和圣洁这方面打好基础,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必须从小就学习什么是圣洁,要重视圣洁。同样地,他们也要重视灵修和读经的习惯。
所以,这些是一个小婴孩应当重点学习的。如果他能够在这三方面打好基础,那么他就能够稳步地成长,渐渐地,这三方面就会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你可以说,这三方面就自然就成为了他属灵生命的好习惯。
所以,我并不是说只有婴孩期的基督徒才需要去学习追求圣洁,追求神的话语,追求施予,其实,这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当做的。特别在婴孩期的基督徒,他们必须重点地培养这些好习惯,因为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点大家也必须留意的是,我上一次建议的那三点,就是关于追求圣洁、追求神的话,追求施予和付出,这些只适合于正常成长的基督徒。比如说,如果一个基督徒刚刚受了洗,经历了重生,那么,他就可以尽快地在这三方面操练,以求能够尽快脱离婴孩期。相反地,如果一个人做了基督徒五年,甚至十年,但是他的生命还是停留在婴孩期,他整个人的表现都是非常属肉体,那么,我们就必须分辨到底他是否已经重生了。
如果他没有经历重生,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属灵的生命,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帮助他在属灵上成长呢?又或者说,他可能已经经历了重生,但是,在他的生命里头隐藏了罪恶,以致他不能够成长。那么,我们必须首先处理这些隐藏的罪,才能够帮助他去成长。如果你心里隐藏了罪,你没有去处理,无论你怎样追求圣洁、追求神的话、追求施予,我告诉你,你的属灵生命还是不能够成长,因为你得不到神的祝福,神不会给你能力以致你能够成长。你首先要处理隐藏在心里头的罪。
所以,一个基督徒不成长的原因有很多,他可能还没有经历重生,或者他生命里头隐藏了罪,又或者他是缺乏了正确的教导,以致他的成长被忽略了。所以,在谈到属灵生命时,我们要非常小心,绝对不可以凡事千篇一律,必须求圣灵来光照我们,好让我们知道如何具体应用我们所学习到的圣经道理。所以这一点我要大家留意。
今天,我们会谈关于属灵生命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儿童期。首先让我们打开哥林多前书14章20节: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在这里,我们同时间看到了三个阶段。这里中文翻译为“小孩子”的,按照原文就是“儿童”的意思。如果我们仔细查考圣经的话,我们会发现到,儿童的年龄范围是很广的,从八天到十二岁,也就是说,最大是十二岁。儿童期跟婴孩期是有重叠的,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不可能在一夜间突然从婴孩变成了儿童,因为成长是需要过渡的。所以,这个重叠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在这里我需要再次强调,当我说到这些岁数的时候,我指的是肉身的婴孩或者儿童,这只不过是给大家作为参考,好帮助大家能够更形象地想象,一个身处在儿童期的基督徒是怎么样的。
让我们回到哥林多前14章20节,这里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属灵阶段,就是儿童,婴孩和大人。“大人”的原文意思就是“完全人”,或者“成熟人”,就是指那些满有基督丰盛身量的基督徒。这就是保罗的心愿,他要把每一个基督徒完完全全地带到神的面前。完全就是指成熟的意思,就是指长大成人。
从这一节看来,在保罗的心目中,哥林多教会整体是身处于婴孩期,或者至多是儿童期。因为这节经文说得很清楚,他对哥林多教会说:你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儿童,也就是暗示着,如果他们努力的话,他们有可能会脱离这个儿童期。所以,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哥林多教会整体还没有超过儿童期。
你可以想一想,在哥林多教会里,有很多人会说方言,有很多人懂得赶鬼,有人懂得凭信心祷告医病,当中也有很多圣经教师,他们的圣经知识是很丰富的。这一点,我们从哥林多前书第1章里可以看到,因为保罗说他们在知识方面没有缺乏。所以,这是一间非常厉害的教会,同时间也是非常的骄傲自大。但使徒保罗却评估他们的属灵生命只不过是婴孩期,或者说,最多是儿童期,所以,保罗看他们是属灵的婴孩或者儿童,是不成熟的,他们必须尽快离开这个婴孩期和儿童期。
保罗在这里对哥林多教会说,在心志上不要作儿童,然而在恶事上倒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做成熟的人。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儿童的特征是什么。使徒保罗在这里告诉教会,在心志上不要作儿童,到底他想说什么呢?看来我们必须要先明白,他所说的心志是指什么。到底什么是心志呢?是指我们的意志力,或者志气吗?假如这个翻译是对的话,那么,“在心志上不要作儿童”的意思是否是说,儿童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呢?或者说,这个儿童没有志气,没有大志呢?
很遗憾的是,这个被中文翻译为“心志”的希腊原文,在新约里头只出现了两次,都是在哥林多前书14章20节出现。所以,我们在新约的其它地方也不能够找到任何的参考,这就构成了一个解经的困难。我们只好尝试回到旧约的希腊文版本,就是七十士译本,去查考一下“心志”这个希腊原文到底是如何使用的。如果你有旧约七十士译本汇编的话,你翻查之下,就会发觉到,被翻译为中文“心志”的这个希腊文,在旧约总共出现了十次。很有趣的是,其中八次是出现在箴言,另外两次是出现在但以理书。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把以下的经文记下来作为参考:
箴言6章32节,1章7节,9章1-6节,11章12节,12章11节,15章21节,18章2节。最后一次在箴言出现的是在24章30节。另外两次是在但以理书出现的,就是但以理书4章34节和36节。
不过,大家必须留意,我们现在是按照原文来查考,中文的翻译就不一定被翻译为“心志”。但是,等一下我们会翻查其中的部分经文,来看一看到底“心志”这个希腊原文在旧约里头是带有什么样的含义。
不过,首先我们可以来思想一下,为什么这个希腊文在旧约里头总共出现了十次,而有八次却是集中在箴言呢?到底箴言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呢?会不会在箴言里头有某些特别的地方,以致当使徒保罗写这一节经文时,他特别想起箴言的内容,所以就特别地选用了这个字,来提醒教会,告诉他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呢?箴言这卷书到底有什么特色呢?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箴言所谈论的都是关乎智慧。这是什么样的智慧呢?箴言的智慧是关乎生命、生活,特别是关于如何跟神相处的智慧,也是关于公义的智慧,它跟世界的智慧是全然不同的。世界的智慧是看一个人聪不聪明,一个人的智商有多高,他有没有上过名校,他有什么才干或才华。世界是以这些外在的条件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是否有智慧。但是,按照圣经,按照箴言的标准,一个有才干的人,一个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个有智慧的人。让我们一起翻到箴言6章32节:
与妇人行淫的,便是无知,行这事的,必丧掉生命。
这里,我们看到“无知”这两个字。其实“无知”按照希腊原文,跟哥林多前书14章20节的“心志”是同一个字。在这里,这个希腊字却被翻译为“无知”,并不是“心志”。箴言6章32节告诉我们,那些犯淫乱的人是“无知”的。这样,“无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无知”是不是说这个人没有思想,没有脑袋呢?如果“无知”的意思就是指他没有思想、没有脑袋,那么,我们解经的结论就是,箴言6章32节想要告诉我们:一个去找妓女的人是没有思想的,他是没有脑袋的。就是说,他没有想清楚,他无意地走过,遇到了一个妓女,于是他就犯罪了。他之前从来没有思想过。
这样的解释合理吗?其实,一般找妓女的人都是有盘算过的。假如这个女子不是妓女,也许是一个邻舍,或是一个亲戚,而同她犯奸淫的这个人有没有思想过呢?肯定是有的,即使是偶然的一次——出于软弱,没有深思熟虑,也不能完全说他没有思想过。可见,“无知”这个字并不是指思想方面的无知。
这里肯定也不是说他缺乏了知识,他的智商太低。否则的话,那么文化高的人是不是就不会找妓女了呢?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国家所需要的就不是福音,而是教育。每个同胞如果有好的教育机会,那么,他们就不会犯奸淫。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其实,犯奸淫、犯淫乱的人所缺少的不是文化,因为去找妓女的人,无论是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很多都是很有文化、很有学问的。他们去找妓女并不是他们没有思想,也不是说他们缺少教育。所以,这个“无知”肯定不是指这一方面。
这样,到底箴言所说的“无知”是指什么呢?如果我们说,这是指一个人犯了罪而不知道犯罪的后果,这样的解释也解不通。一个犯淫乱的人,我们不能够说他不知道有后果。比如说,如果犯罪的对象是他的一个亲戚,除非没有被人发现,但若有一天事情暴露了,肯定是有后果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犯淫乱的人,他们都是躲躲闪闪的,他们不敢公开让人家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做这些事情是有一定的后果的。
让我们打开箴言7章6-8节:
我曾在我房屋的窗户内,从我窗棂之间,往外观看:见愚蒙人内,少年人中,分明有一个无知的少年人,从街上经过,走近淫妇的巷口,直往通她家的路去。
这里,我们又看到“无知”这个字的出现。这里说到,有一个无知的少年人,他正预备去找一个淫妇。让我们继续读21-23节:
淫妇用许多巧言诱他随从,用诌媚的嘴逼他同行。少年人立刻跟随她,好像牛往宰杀之地,又像愚昧人带锁链,去受刑罚;直等箭穿他的肝,如同雀鸟急入网罗,却不知是自丧己命。
到底什么是“无知”呢?其实,“无知”并不是说他不知道他犯了罪之后,在今生会有什么后果。他知道,假如给人发现了,他会面对一定的后果,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坚持要做。
但是,圣经所说的“无知”不只是这一方面,圣经说的无知是指,这个人从来没有想过,甚至不知道,犯罪会使到他沉沦,使到他灭亡。这个人之所以无知,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敬畏神;另一方面他对属灵后果是不明白的。
我希望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明白无知的意思是什么了。但愿我们明白“无知”的定义后,我们也能够明白哥林多前书14章20节的意思。
我在这里兜了一个很大的圈,做了一个简单的解经示范,现在,我们应该能够正确地明白保罗在哥林多14章20节所说的话。为什么保罗劝他们在心志上不要像儿童呢?因为儿童期的基督徒,在属灵的事情上,特别是关于犯罪的后果,他们在这方面的概念是非常薄弱的。不是说他们不知道犯罪不好,但是,他们不明白犯罪所带来的属灵后果。所以,保罗在这里劝他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儿童,就是不要作一个无知的儿童。在心志上,就是在属灵的智慧上,总要作一个成熟的大人,就是凡事要有属灵的智慧。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你做一切事情之前,你要考虑到,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教会、对别人,会有什么属灵后果。不但只是考虑一般的后果,而是要考虑属灵的后果。
让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经常喜欢发怨言,但是很少人知道发怨言这个罪是致命的。不单是开口埋怨,心里埋怨也是一样的致命。你只需要打开民数记,看看以色列人的历史,看看他们在旷野四十年的态度和他们的结局,你就能够明白到这一点。
埋怨,发怨言是一个属灵的致死疾病。它不但对成长没有帮助,相反地,它会置我们于死地。可以说,以色列人在旷野,他们四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婴孩期。或者说,最多是儿童期。他们那一代的人都死在儿童期,或者甚至在婴孩期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经常发怨言。
怪不得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要凡事谢恩。因为只有学习凡事谢恩的人,才能够离开婴孩期、儿童期,继续地稳步成长。这样看来,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说到的凡事谢恩,这四个字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凡事谢恩是关乎到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这是我们成长、离开婴孩期、儿童期所必须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
所以,让我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我们在哥林多前书14章20节看到,身处在儿童期的基督徒,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不懂得考虑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属灵后果。这一点,我们在哥林多前书也看到,哥林多教会就是缺乏了这一份的属灵智慧。他们经常犯罪,他们活在罪里,但是,他们却看不见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保罗作为他们的属灵父亲,就得经常为他们操心,经常要劝他们,经常要责备他们,教导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所犯的罪,会带来严重的属灵后果。
我们今天就暂且谈到这里为止。我们下一次还会继续地谈论关于儿童期的特征。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