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又附带一个问题。有弟兄从外国回来就教会的规模问题与我谈一席话,他说我们聚会人数太多了(其实不多,还不到一千人,有些聚会更逾千人呢)。他很不高兴有这麽多人同聚一处,他主张把这大堆人分作几处地方聚会。后来我向他解释说:教会是要有“牧师”和“教师”恩赐的人来“成全圣徒”的,假如分成几处地方聚会,有上述“恩赐”的人则无法分身,无法把会众一一建立。若画分几组带领,这週在这组,下週在另一组(假如六百人分成六组)。叫那有“教师”恩赐的人巡迴每週讲道一次,一月半才轮完,会众岂不是每六週才得他一次的教导和供应?那馀下的五週岂不变成没有领受?(馀下五週由没有“教师”恩赐的人彼此讲论,水平低劣或不够深入)。或者说,分成六处地方聚会,而又有六个“教师”,他们同样满有主恩典的话语,这才可把会众分作六组聚会,假如缺乏这些条件而分作多组,便不是圣经的原则了。这大概是目前一种过分的“身体道理”所带来的影响和想法吧!我们拒绝这套思想!我们认为这不是圣经的道理。这派人不重视教会有没有传道人,硬说自己可以讲道,可以供应教会。
八.讲台是操练的地方麽?
早年,另有从外国回来的弟兄,那时我们聚会人数还没有现时的多,他已嚷说要把会众“化整为零”了。一味主张把人数分散,究竟得到几多的好处?过份看重“交通”式的聚会。有教会甚至把主日学也弄成这样子,没有老师上课,只任由一班学生聚拢一起,彼此读圣经(或有不发言的),不能有效地帮助人。有些人在那些地方聚会,因没得过半点帮助而相继离开。我们所盼望的聚会,是实际能给人有帮助的聚会。不是说“交通”式聚会对人一点帮助也没有,乃是缺乏了“教师”和“牧师”恩赐的帮助;这些帮助必然使人有更深更高的得益!在这方面,只有具“教牧”恩赐者才做得好,一般人的确瞠乎其后!
有人因这些“身体的道理”曾在我们当中主张多让年青人上讲台。但我认为“讲台”是个很神圣,很严肃的地方。如果没有(或有少许)“教牧”恩赐而被请上讲台的话,大家来聚会会得几许的帮助呢?如此岂不浪费了会众的时间(一个人一小时计,一百人就浪费了一百小时),该当何罪!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让人上“讲台”。可是持这主张者偏有他们的理论,硬说这是“操练”。意思经过“操练”,他们渐渐便会讲?便真正能供应人?哦!“恩赐”不是从“操练”而来的!退一步而言,操练期须多长?五年,十年也可以无甚进步呢!将讲台当作“操练”的地方,我极为反对!讲台应是一个实际帮助人的地方!应是个实际争战的地方!应是个实际把人得着的地方!不要把“学徒”推上去,如此既不能得人,也不能争战,反破坏聚会了。
九.一个例子
我们以往的传福音聚会(逢礼拜五晚上举行,维持了或有二十年之久),也因让这个讲讲,那个讲讲,他们都不是有“传福音恩赐”和有能力的人。为此,有人在教会的常务会议中提出弹劾,并举出实例说:“曾有某人路经我们的礼拜堂门口,给人请上来参加聚会,因上述之故,在聚会中没有得着,后转往别的佈道会(那里由一个具有传福音恩赐,且有能力的传道人主领),结果蒙恩得救!"提出弹劾的人无疑认为我们的福音聚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会议结果,教会就把上讲台传福音的人重新编排,可惜没有多久就有人反对这定规,不动声息安排给这个给那个,讲台于是又回复从前的光景。这个经常性的福音聚会维持了二十年,果效较差,以我们所知,得救人数不及十个。换言之,每两年才有一人信主,比率委实太低了!我们本来并不缺少有“传福音恩赐”的人(我们实在是有)!假如让他们专责,效果肯定截然不同了!传福音的讲台,目的是“得人”,不是用作“操练”讲员的,把讲台改作操练场所,无疑无视聆听福音者生命的宝贵。盖传福音可救人,也可使人“福音硬化”!(假如讲的人没有能力和缺乏主恩,可使听者听不进去,加重了拒绝的心。)是以我们不能随意把人推上讲台,假如讲的人缺少了主的恩典又或不够圣洁,不够属灵…,只一味讲“操练”,一味强调众人皆具恩赐或机会均等?这无疑说得过度了!须知“传福音的恩赐”不是人人都有的!传福音无疑是每个信徒都必须要做,但上讲台呢,则须具“传福音恩赐”的人才适宜了!
十.结论
故此,我们不主张人人上讲台,也否定人人作“牧师和教师”的事奉,或人人都是“传福音的”。如此说来,甚麽时候以技巧训练人呢?──可设训练的聚会和学习演讲的聚会(佈道的操练我们有过这样的安排,我们把查经聚会会前十五分钟的时间,拨给一些有心学习的弟兄作短讲,会后传道人就给他们一点指导与批评)。我不能让出实在争战的讲台予人操练,绝对不能!
以上所谈,其中有个重点;教会的建立,有赖于肢体间“彼此相助”,亦有赖于有“恩赐”的人。不能把人儘都看作具传福音或教牧“恩赐”者,免得教会受损。有“恩赐”的人他们在神面前有特别的领受,大家得接受他们。
(获准选载自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