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
心不专诚的人,典型特点是什么好处都想往自己怀里抱。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的。“一切好处不应在我以外”,本质上把自己当做主宰者,当做极权皇帝了。
我年少的时候,有一场荒唐的感情故事,我们公司有两个女孩子,他们是座位对座位的同事,我两个都很喜欢。
一个长得高挑,白皙,沉默寡言,是典型的娴熟女子,属于客家文化下的贤妻良母型的人。
一个身材小巧,活蹦乱跳的,让人快活,让人抒怀,时尚,开朗,属于现代流行文化下的职业感很强的女性。
我不知道如何取舍,不知道用心追哪个。往往是这个女孩一切玩一段时间,过后,又陪另外一个女孩快活一段时间,而且要违背良心说这个不好来讨好另外一个。
我的老主管跟我说,呆子啊,你不要追两个,最终一无所获的。
我骨子里很贪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愿意舍弃一个。
因为两方面的好处我都想要,最终结果正如老人言,我一无所获,因为高挑女孩有自尊心,生活不是文艺小说或者演戏,谁陪你玩到底?对于小巧女孩说,谁愿意嫁给一个花心萝卜。
如果我不是认识了耶稣基督,永远不愿意确认:
真正的爱情永远是专一的,没有人愿意和别人分享同一个人的感情。
网络上有许多小说,虚构一个风流男人或者特别女子,如何周旋于多个情人之间,如鱼得水;或者在老公,和职场情人,以及诸多的露水情缘之间游刃有余。这是人邪恶的性幻想。在现实社会中,纸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多年的男女夫妻,对彼此的身体反应和情感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真有红杏出墙,一般都能感受到。
这个世界太多的家庭或婚姻的悲剧在上演,看不到停止的时间。
当然,权力是最好的春药,钱多是缘分的借口。有人可以妻妾成群不以为然,有人可以三宫六院莺歌燕舞,这是另当别论了。
对于心不专诚者来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异性,如果不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完美,就从多个人身上寻找完美的要素。人类的良心被罪污染以后,认为出轨是一种癖好,是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大,而不是自己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
阿庆(化名)是一个成绩很不错的大学生,也认为自认为算优秀、算聪明的人。
现在在北京读研究生。因为本科生工作实在很不好找,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混,最少有研究生学历才能找到好单位,好工作,所以本科四年,阿庆一开始就预备了考研,牺牲了不少的休息时间。
曾几何时,阿庆因为室友的关系,他进入了教会,不知不觉变成了基督徒,因为阿庆的父母是一湖南国营工厂的老工人,工厂倒闭,员工解散,多少世态炎凉让阿庆的一家感到心寒,在教会里,他能享受弟兄姐妹的温暖交流,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
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教会女多男少,社会上的女孩子很风流,阿庆是那种保守的中国人,希望在教会里找到生活的另外一半,所以很热心参加教会的事奉和各种活动。
在学校里,阿庆入校不久,也积极参加团委的各项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就成为了预备党员,当然党委和团委也有各种学习活动安排,阿庆也努力积极地参加,因为入党以后,将来好提干,各种显然的好处大家都看得见。
所以阿庆的生活真是:一个累字了得!但阿庆相信自己。
基督徒信的有神论,世界是神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杰作,基督耶稣是救世主;CCP老共们信的是无神论,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在和平的法律下是可以和平相处,但是在人的内心怎么和平共处呢?
对于一个虔诚的信徒来说,只能跟从一个。但是对于一个个人利益至上的人来说,两者能有效统一。
台湾的三毛有一次和台湾的李敖吃饭,作东的是琼瑶的老公平鑫涛,《皇冠》杂志的老板。
三毛说自己是基督徒,效仿史怀哲去撒哈拉沙漠,关怀帮助那里的黑人。
李敖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人。当场斥责这样的基督徒:
你是基督徒,你怎么又去烧香拜菩萨呢?还去关帝庙抽签呢?
李敖虽然不是基督徒,并非不知道圣经,引用耶稣的话说: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太6:24)
李敖说:
你愿意效法史怀哲关怀黑暗中的黑人,为何不关乎黑暗中的黄人,舍近求远,那不很伪善呢?
李敖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三毛式的伪善和金庸式的伪善》,我年少时候读的一篇好文,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要诚实,否则会自找羞辱。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抉择:
今天去了北京,不能同时去南京,因为人分身无术。
你选择了张三做配偶,就必须砍断李四的藕断丝连,否则三人都痛哭。
我做了A工厂的员工,就放弃进入B工厂的机会,不能两个都要。
人应该有志向,但是有志之人立一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得到一样东西,必须舍弃另外一样东西。
圣经故事
耶稣告诫人们:“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9:23)人之所以心不专诚,就是不愿意舍己。
圣经有个人心不专诚,犹太国王亚玛谢:
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心不专诚(代下25:2),其好行为表现为:他照摩西律法书的教导,为父报仇而不滥杀无辜(代下25:3~4),其次是他接受神人的忠告,撤走以色列十万军兵(代下25:6~10)。
但是他舍不得送给以色列雇佣军的钱,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了,心痛啊!
亚玛谢问神人说:“我给了以色列军的那一百他连得银子怎么样呢?”神人回答说:“耶和华能把更多的赐给你。”(代下25:9)
问题是,尔后亚玛谢发现自己虽然得胜,却遭遇更多的财物损失:
但亚玛谢所打发回去、不许一同出征的那些军兵,攻打犹大各城,从撒玛利亚直到伯和仑,杀了三千人,抢了许多财物。
亚玛谢杀了以东人回来,就把西珥的神像带回,立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烧香。(代下25:13-14)
在现实面前,好像上帝并没有赐福给亚玛谢,亚玛谢背弃了真神,厌恶这个先知的讲道。但是上帝还是让先知(教会传道人)去挽救这个失落的灵魂:
耶和华的怒气向亚玛谢发作,就差一个先知去见他,说:“这些神不能救他的民脱离你的手,你为何寻求他呢?”
先知与王说话的时候,王对他说:“谁立你作王的谋士呢?你住口吧!为何找打呢?”先知就止住了,又说:“你行这事不听从我的劝戒,我知道 神定意要灭你。”(代下25:15-16)
所谓神预定要灭亡的人,本质上是人不听人善意的劝勉,藐视先知的讲道。将亚玛谢的话翻译成为现代白话文:
你算老几?谁请你来跟我说话做参谋的?你给我闭嘴!别想欠揍好不好?
心不专诚的人,面对别人虔诚的劝告,就会暴露出心高气傲的本性: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切好处不在我以外。
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必然导致和人“仇恨相争”,犹太国王亚玛谢就向以色列国宣战:“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代下28:17)
以色列国王约阿施想化干戈为玉帛,说你现在 “心高气傲”。我们彼此共存,生活在太平日子岂不好,何必杀戮于战场之上呢?蒺藜岂配得上香柏树,为何要苦苦相逼,而遭野兽践踏呢?
一个连神的话也不肯听从的人,又怎能接纳人的忠告?
结局,亚玛谢不但自己被擒,被杀,也因为自己的心高气傲引致族人受苦、国家受苦。耶路撒冷城墙被毁,神殿的一切金银器皿被夺、王宫的财宝被拿去,何苦来!
一个心不专诚的人来说,即便过去行为有多么辉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