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布道会愈演愈像大舞台,形形式式的才艺表演炒作一碟,而主菜也不再是牧者讲道,而是名人嘉宾的见证分享。名人效应在教会盛行是因市场需要还是牧者误信名人能领更多人归主?思道平台主办之专题分享「名人大晒咩?!—布道文化的反思」於三月二十八日举行,就这个现象作出讨论。
余在思先生指出近年教会普遍有一现象:名人带信耶稣,他直言:「我信主的年代很少讲见证,布道会普遍由牧者讲道一个多小时,近十年才开始加插见证环节,到近期已直接由名人传讲福音信息。」他认为名人传道的现象不多不少来自社会大众想法的变迁,例如商品化观念。另外近二十年的港人平均学历水平上升,加上神学知识的普及,增强信众对於牧者言说的判断力,多了思考,不再盲目认定牧者所言必然是对的,间接令更多牧者以外的人能站到讲台上。
「一次吸引到人就有第二次。」他不讳言名人风气在教会盛行是因「策略成功」所致。教会邀请名人任布道会嘉宾,大肆印在单张上,结果吸引到许多未信人士参与,於是牧者和会众也相信名人能吸引更多人。他又指出这风气看似只在大教会中流行,其实只是小教会没有能力邀请,牧者早认定名人效应是可行的策略。他引述保罗曾说:「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提醒经文中的重点是福音的能力非建基於所用的媒介,而是基督本身。
余先生认为信徒不须对名人效应的出现过於忧虑,因为圣经早已预告会有假先知、假传道迷惑人,而在奥古斯丁的时期亦曾出现「多纳图主义」,对於是否接纳叛教主教回转及洗礼是否有效,教会内部出现纷纭声音,奥古斯丁为了教会合一,坚持了洗礼有效的立场。他说:「名人效应有人认为可以,有人认为不可以,但在分裂环境中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合一。奥古斯丁说教会若只能有爱或圣洁,他宁愿有爱,因为合一自然圣洁。」
彭小姐(Louise Pang)不讳言:「有些人只为基督徒卖广告,而他们并不是基督徒。」她亦认为在名人效应下,牧者有责任在洗礼前辩明该名人是否真正信主,亦应用时间观察名人灵命是否成熟能作见证,否则牧者很容易被名人拖累而跌一跤。她以早前商人信主的事件为例,她发现该商人每次陈述见证时说话一致,却从没带有悔罪成份,也没有提到得救前後的分别,只是不断强调信主後的平安,彭小姐认为这见证陈述充满成功神学的味道,值得深思。她亦反思说:「传福音不是用口宣传,而是以生命见证福音的大能。要靠名人讲见证,是否因信徒本身不济,见证不了自己?」
是晚主持梅志荣博士指,教会每年也举办布道会,早已变成例行公事,於是引进市场手法,利用人的好奇心态来邀请名人作布道会嘉宾,结果宣传重点都落在名人身上,误信聚会办得好就能令人归主。他又直言「信主带来财富」成了近年布道会常见的信息,批评说:「教牧成了坏榜样,令人认为名人高人一等应该学效。」
上一篇:扮与盼—演好基督徒生命中的主角 下一篇:《复活之思》当死亡遇上生命乐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