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翠珊报导]由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主办、圣道教育机构协办的「天道华情系列(二)─当耶稣遇上儒道佛」于二月至三月举办四场讲座,邀请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梁燕城博士及中国神学研究院教授杨庆球牧师作主讲,当中探讨老庄思想、孔孟之道,佛教及民间宗教等中国文化,从中带出基督教信仰独到之处,为文化及信仰建立沟通桥梁。
首场讲座已于二月十五日举行,主题为「从老庄情调看基督教」,由梁燕城博士主讲。梁博士提到,道家哲学强调「道」的概念,并以老子及庄子这两个代表人物作解说。老子有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名之母。」无名是指在名言可描述的世界之前,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名言表达,就称为「道」。「道」是万物之始,万物自有主宰,是无穷无尽。万物是变中有不变,彼此牵连相关,循着道路发展,人可悟出不变规则。此外,庄子提出「道术」是最后真理,「无乎不在」及「皆源于一」说明真理只有一个,而且是无限的。天下纷争之多都是源于大家各为所欲,自以为是,结果真理被争夺了。因此,老子提出,要回归道,就要「虚静心」,减去个人迷执偏见,去除成见及是非,按万物方式及顺应「道」而行,就可回归万物的本貌。道家能与造物者同游,心灵与精神飞翔,做到绝对逍遥自由,就可体现「道」的境界。
梁博士提到,道家哲学所说的「道」与基督教的道有不少相通之处,可以藉此为沟通桥梁。圣经说「太初有道,道与人同在」,亦说到「天地未创造之前,一切空虚混沌。」神创造天地,并有规律地创造万物。此概念与道家的宇宙观相似,相信万物自有主宰。然而,圣经的道(logos)有更丰富的意义,道就是神的说话,并包含信息、命令及行动之意,并运行在所信的人心里。基督作为创始宇宙之道,道成肉身,取奴仆样式,完全虚己来到人间。(腓二6-11)要认识神及宇宙之道,就是除去成心偏见,不要执着自己的看法,用信心去迎见神,才能见到神的大能及智慧。这观念与道家哲学的「虚静心」而达到「道」的境界相似。不但如此,基督的道是充满仁爱,成了人与神之间的通道是可以沟通的。
从道家思想及基督教的信仰之中,可带出基督教的道有独特之处,并带出神学反省。道家描述的道,就是按万物自然而行,可上游于天,逍遥人生,就能得道,并没有末日观念。然而,基督教的神是有情有信,更自我启示,主动与人沟通,祂愿意亲身受苦,承担人类的苦罪,使人得新生命,令人神关系复和。此外,基督教有末日观,神与人立约,末日将有永恒的新天新地,将有一场丰富的筵席。神与人建立恩情感通的关系,终极是神人在爱中亲切相通。因此,在末日来临前,我们就要懂得牺牲,学习仁爱宽恕。人需要反省及悔悟,将苦罪转化,可开出与天地人复和的生命。透过无条件去爱及关怀别人,就可在地上彰显上帝的爱。
梁博士强调,我们从道家哲学中,可以 更了解神创造秩序,与基督教没有抵触。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明白当中的意思,只要找到与基督教相通之处,就可成为交流点,并作信仰的引导分享。基 督教要坚守真理,不能完全兼容其它信仰,但却需要尊重别人存有不同的信仰。如有开放的心灵,神的启示临到,人就能认识神。因此,我们要成为神的见证,即使不用言语传福音,别人也可借着我们的爱心及行为去认识基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