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篇杂志上看见一位知名作家说:"我最喜欢的书是圣经。",我从小就爱读书;流放中我每天吃两餐,省下粮食与农民换书看,回到家中就租书看,读了许许多多的中外名著,唯独不知道"圣经"。当时我是被名人的这句:"我最喜欢的书是圣经。"而震撼!随之而来的是追求!我走遍了本地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书店,出差也没有忘记寻觅当地的书店,近10年的寻觅,几乎使我失去追求的情结。
感谢上帝,就在我处于渴求的颓丧时,一个晚上,我与儿子在一条灰暗的地摊上那的金光闪闪的"圣经"跃入我眼帘。
我当时是欣喜若狂,把祂拿在手中,高兴的问:"多少钱?!"这声音里还带有几分的感谢。
"50块。"
我一声不吭地拿出了我三分之一的工资买下,不!是渴望的实现!
那时我兴奋地喊出:"感谢上帝!"
儿子好奇地问:"哪个是上帝?"
"就是老天爷呀!"
儿子看着我手中的圣经问道"祂就是老天爷?"
"是讲的老天爷的故事。"
儿子不住地问,我也就胡言乱语地回答他。因为,我对上帝是陌生的;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才去求圣经的。
回到家中,一有空,那怕是几分钟,我也要读圣经。有一天我煮饭,看圣经,记得是看到马太福音,神奇的童贞洁女怀孕,竟居然忘记锅里还煮着饭,把饭烧胡了,丈夫在吃这胡饭中一直唠叨,责备我。
更糟糕的是,一向反对我买书的丈夫,听了说漏嘴的儿子说我是以50元钱买的圣经。当时脸就拉了下来,性格内向的他,一反常态地大声警告道:"你找死!"
"不过就是一本圣经书,怎么又找死了?!"我气愤地回答着。
他理直气壮地说:"单位那些基督徒的下场,你没看见!"
我无言以对,沉默了。
晚上,他对我吹起了枕头风。
他说:"这是***的天下,是无神论的思想统治一切,他们是决不允许一个与***纲领悖逆的宗教与之唱反调。"
"怎么是悖逆了?!哪里是唱反调了!圣经里没有!没有这样的动机!十戒上有的是规范人行为、劝人为善的。这有什么错!"
"你不了解宗教。各宗教斗争非常残酷,互相杀来杀去的。我不想看到杀戮降临到我的家人身上。"
"我告诉你,我就不信这个邪!没有久仰是悲哀。学生时代我要加入共青团,他们说我是黑五类子女,渴望加入***,还是这个问题把我拒之信仰的门外。我就要加入基督教!"
"我也警告你!只要你这样一意孤行,我就跟你离婚!"
"离就离!"
我一气之下就到儿子的床上与儿子。
冷战就这样开始了。这期间,我读完了圣经,圣经使我心中产生了许多的怪怪的认识。
旧约上帝,我把祂认识为残暴、忌恨、自私的神。新约的耶稣只不过是小说人物而已。其中许许多多的实质性问题是搞不懂,更是没有看出文学性的教益。加上无神论统治下,那些基督徒受迫害的情境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再说,为了这样的一位上帝而失去家庭、婚姻觉得不划算。就如此,我被认识上帝的错误的情感,以及世俗的观念折服。
井然把圣经放进书橱,尘封了起来。
紧接着,改革的浪潮犹如排山倒海之势,淹没了我的这个家庭。我的单位解体,下岗了,工资也没了。丈夫离开了,家庭也解体了。
这些事实,使我抗争,在与政府的交道中,在生存线上挣扎中,我发现到处是污秽,没有一小块洁净的地点。到处是张开了的血盆大口的猛兽,强食弱肉成了时髦。
我痛苦地写了首七律:
老天作法阎王狂, 庶民百姓干遭殃。
生活艰苦难复难, 岁月蹉跎行重行;
强食弱亦大哥大, 贪官狠为人上人。
杰士纵有凌云志, 天不助尔死泥潭。
我也曾梦中呐喊:
"上帝啊!你为什么抛弃我!"
常常自言自语地说:
"我是上帝的弃民!"
愤恨,孤独,惆怅,无助的我,想起了圣经;这时才把已经尘封了10年的圣经捧在手中。
这时我买了电脑,就在整个学习打字中,将旧约打了一遍。又仔细地阅读完新约。这时,我才改变了对上帝的不恭敬的情感,隐隐地感觉到:由于我对上帝的不恭敬,导致我的不幸,这就是上帝对我的惩法!而新约中的耶稣求救赎之恩怎么也不能接受。但是,我决心要进教堂,弄明白这些疑窦,解开我心中的死结;到那块净士去享受安宁。于是,我就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情,背上圣经,进了教堂。
我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块相对的净土;进入了爱的乐园。
人生中许多的事情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而且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就越大。
就在领圣灰的那天。Mass还没开始,我想买经课本,于是就进入了购圣物、圣书之地。
紧接着,进来一位衣着非常朴实的中年妇女。她那柔弱的身子停留在,置放着耶稣苦像的橱窗
傍,善良的面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这时她那双渴求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那耶稣苦像,眼帘将心里的渴慕强烈地反映了出来。那颗对天主的虔诚,简直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没有半点儿的虚伪。强烈的渴望使她谦卑地向修女问了价格;然后,她悄然出去了。我好奇地看着她的背影,穷究不舍地跟出去,这才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原来,她是在清点并计 算自己的钱;良久,她收敛起脸上的愁容,以欣喜的面容呈现在那位修女的面前。这次她是决心要买的,但是,当修女递给她一尊耶稣苦像时,她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她仔细地观察其质量,发现质量稍差,于是就要求换一尊。而得到的是盛气凌人的声音:"天主的东西不可以换!给那个就是那个!"
"我是从涪陵来的,是大家派的。"她的声音既卑微又委屈。
"你是信的啥子教?"修女语气有所好转。
"耶稣教。"这是充满了骄傲和荣耀的声音。
"我们是天主教!天主的圣物就是你拿钱也不卖给你。"这气势汹汹的声音,公然出自
一个修女之口;使得那信徒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你就把那一个给我吧!"她在乞求。
"不卖不卖!你就是要这个,我也不卖给你了。"
我不解地问:"耶稣教和天主教不是一个教?"
"是一个教,天主的东西那能换!"语气有所好转,然而态度依然强硬。
这时,教堂那和谐而悦耳的钟声响起;她的眼睛注视着耶稣苦像,溢着厚重之情爱;
她怏怏离开,痛苦地走进了教堂。就在进入教堂之门的那一刹那间,她回头再次把渴求
的目光放射到出售圣物的小屋。
我仿佛透过这双超然的,强烈的渴望目光,听到她心中的呼叫:"我渴!我饿!"
此地此人,使我在心中非常地难过。暗暗地呐喊着:"这充满爱的殿堂是怎么了?唯一的、
相对的净地是怎么了?爱德怎么体现?天主不信耶稣吗?!"
我自然地想起了<印度德肋撒修女箴言录>里,有个"分米饭的母亲"的故事。说的
是一个拥有八个孩子的母亲,在一家人好多天没有吃的情况下,在得到德肋撒修女的一点米饭之后,没有急于分给孩子们,而是将其平均地分成两份,然后拿着一份走了出去。当德肋撒修女问道:"你去哪儿?去做什么?"
"他们同样的非常饥饿。"母亲平静地回答着。
原来在这家庭的隔壁,住着一个穆斯林家庭。同样有八个孩子。这位母亲知道
她的邻居也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了;她照着耶稣所教导的:她掰开了饼。她与她的邻居
分享了天主的爱。
当天。我就把这件事讲给我的代母听;而代母还没等我把心中暗藏的迷惘之声呐喊
出来;她就责备道:"你应该买一个送给她!你买得起!也送得起!你却让她如此失望地
离去了!"
当时我还强词夺理地说着:"我怕修女仍然拿那个给我!"
说心里话,我的热忱早已被残酷的现实化为冷酷;所以,那奉献及爱的词汇,已经
在我心灵的辞海里,彻底地抺去了!
代母听了我的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真正的天主教徒,不应该只抱着祈福免
祸,更多的是普世救恩,把自己投入到完全的爱的境界中。告诉你印度德肋撒修女的一
句箴言:'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去点亮蜡烛吧!"
听了代母的这番话,使我的心灵爱到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