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五一 播音:冬 梅
一个外邦女子,为要跟随婆婆,从黑暗与咒诅的摩押地、一个痛苦与绝望的家,一同归向一条盼望已久的回家路,毫无顾忌地向着真正的希望归来。
当儿媳一路奔波劳累,跟随婆婆回到婆婆阔别已久的伯丽恒时,婆婆整个老家的人都为之惊讶: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们从摩押地徒步走到伯丽恒?是什么样的信心使一个外邦女子,一路跟随婆婆到一个陌生的异国他乡?
公元前1100年前的一些年间,伯丽恒遭遇饥荒,拿娥米一家从伯丽恒逃往摩押地去寄居,后来拿娥米的丈夫死了,两个儿子也死了。
只剩下拿娥米独守摩押地,面对一个支离破碎的家,还有什么依靠的呢?还有什么指望呢?
拿娥米悔不当初,终日以泪洗面,不知何去何从。何处是归园?在这个绝望的境地中,她想起最初的那个家伯丽恒,想要回家。她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因为有一天,她在摩押地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老家已经脱离仇敌的辖制,饥荒已过,有粮食供给他们,她看到了一线希望。
婆婆把她所信的再一次一一讲给媳妇听,又把她听到的消息告诉媳妇,还对两个媳妇说,她要回老家。
婆婆巴不得两个媳妇能跟从她一起回去,因为她年纪老迈了,非常需要儿媳的照应,并且也不忍心撇下她们,一走了之。
两个儿媳也舍不得离开婆婆。于是,两个儿媳跟着婆婆起身,从摩押地启程,走向伯丽恒的归家路上。
她们来到摩押地边界,停了下来。婆婆左思右想,对媳妇说:“你们回娘家去吧。”媳妇都说要与婆婆一同回她本国去。婆婆又劝她们说:“好女儿,你们还是回去吧。我一无所有,你们跟我回去有什么用呢?在那里男人不能娶外邦女子,我们的律法也不许可你们再婚。听我的话,你们回去可以再嫁,重新开始过日子。我老了,跟我回去没有指望。即使我还有指望,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怎么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怎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女儿们哪,我为你们的原因,很是忧愁苦恼……”
婆婆劝两个儿媳回去,因为她爱她们,不想耽误她们的青春,她自己的苦自己担,不想连累她们。
当拿娥米劝两个儿媳回家时,两个儿媳都舍不得离开婆婆,失声痛哭,像孩子离开父母一般。婆婆也是舍不得撇下她们,可她还是劝她们:“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你们各人在新夫家得平安!”
大儿媳听从了婆婆的劝告,也就不再说什么,决定留在摩押地。因为摩押地毕竟是生她养她的地方,有娘亲,有土地房屋,生活多少有点保障,以后还可以嫁人生个孩子,以后有条件再去看婆婆,或者把婆婆接到家中养老。她觉得在良心和感情上,也对得起婆婆,而且婆婆也是真心地劝她回去。
婆婆与两个儿媳亲嘴,她们一面亲嘴一面哭。大媳妇哭着依依不舍三步一回头离去了,毕竟婆媳相处多年了。
只是二儿媳放心不下,看着孤苦伶仃的婆婆,不忍心离她而去,就站着不走,对婆婆说:“婆婆,不要叫我回去,我不走,我要跟你一起去。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除非死能使你我分离……”
这是二儿媳诚心诚意的爱心表白,掷地有声的信心宣告!
她的表白,正是从婆婆身上感受到爱而有了爱;她的宣告,正是从婆婆身上看见信心而有了信心,从而做出了跟随婆婆归回的决定。
儿媳死心塌地要跟随婆婆回去,婆婆就不再拦阻了。儿媳跟着婆婆,一路上挨渴挨饿,奔波劳累,走完一百多里路,到了婆婆的家乡伯丽恒,整个老家的人都为之惊讶。妇女们甚至认不得她,说:“这是拿俄米吗?”
她不是衣锦还乡,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穷寡妇回到故土,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拿娥米丈夫的家族,原本在伯丽恒是个显赫的望族。伯利恒老家的人都知道他们在饥荒的年代带着他们的财产移居摩押地。满满地出去,今天却空空地回来。
儿媳跟随婆婆两手空空回到伯丽恒,所住的,是拿娥米丈夫从前留下的老房子,早已破烂不堪。儿媳与婆婆住在一起,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如同母女一般。
她不愿意这位孤苦的老人无人照应,毅然决然离开自己的家乡,执意跟随婆婆,不仅仅体现婆媳关系的美好,更是她对信仰的盼望和期待。
她的跟随,是信心的跟随。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眼见要与婆婆离别才有的决定,而是经历十年来与婆婆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之后的选择,是婆婆的言传身教,使她相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儿媳之所以能得到祝福,都是因为她舍不得婆婆,执意跟随拿娥米从摩押归回。
她没有受到婆婆叫她回娘家那种体贴人意的影响,没有因为婆婆家是“空空的”而嫌弃,没有看到到嫂子离去也随之离去,而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摩押地,定意跟随婆婆来到伯丽恒。
从此,她的生命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她不再是那个被选民轻看的外邦女子。因着她的一次定意的放弃,使她得到了千古传扬的美名。
这位不离不弃、执意生死都要跟随婆婆的儿媳,一位同样失去丈夫的外邦女子,她的名字叫路德。
路德良善孝顺、谦卑顺服、吃苦耐劳的品德,正如她的名字的意思一样:“美丽、温柔、可爱”,是“值得看的”!
值得看的是:她虽然死了丈夫,家道中落,但她依然追随她的信仰,依然相信那个慈爱的应许,相信未来的盼望与得赎;在苦难中仍然寻求,在毫无依靠之时仍然信靠;没有抱怨,没有消沉,没有太多地去考虑自己的苦难,而是看见比她更加苦难的婆婆,并且生死都执意跟随婆婆。
路德在摩押地也有亲人,娘家是她得安慰的去处,有再嫁生子的希望。但跟婆婆回伯丽恒,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新家;她印象中的伯利恒是闹饥荒的,又没有亲人的安慰,还会被唾弃,因为她是以色列人所不喜欢的摩押女子。
拿娥米只是路德的婆婆,并且路德的丈夫拿娥米的儿子已经死了。一个还年纪轻轻的寡妇,却心甘情愿跟着两手空空的婆婆,到一个不熟悉的国度,过一种未来不可知的生活。
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虽有苦难,但生命还在,婆婆还在,信靠还在。路德就是凭着信心做出了这个跟随婆婆归回的决定。
她的这个决定,使她得着了她从未见过的精彩和想都想不到的美好!
路德为了养活自己和婆婆,独自出去拾取麦穗。一天,路德在前夫族人波阿斯的田里与波阿斯的侍女一起拾取麦穗,与敬虔且具怜悯心肠的大财主波阿斯“恰巧”相遇。就在婆婆的指引下,路得一步步找到她的幸福。她被一个爱她的亲属波阿斯娶为妻,成功地赎回了拿俄米全家的产业。最精彩的是,路得和波阿斯结婚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大卫的祖父。
路德丈夫波阿斯的母亲,也是一名外邦女子,一名信心英雄,一位以色列千古纪念的母亲,大卫的先祖。
路德则成为大卫的曾祖母 。一个外邦女子成了一个民族的祝福,影响了整个以色列的历史,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满怀信心,从黑暗与咒诅、痛苦与绝望中,踩着路德跟随的佳美脚踪,开启归回的信心之旅,一同向着真正的祝福与希望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