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想法应该以圣经为依据。
从前人们是如何理解《创世记》呢?
要回顾历史看《创世记》如何被诠释,原因有二
1.概括的原因:如果古老的地球观念是如此普遍,那么总会有人
假设圣经曾作暗示。如果之前没有人这样说,直到“科学”兴起才提出,那就很可能是人企图迁就“科学”,并以“科学”的理解去诠释圣经。
2.特别为教会内鼓吹“深邃时间”(deep time)的人士而设:为了
避免别人指责而强调根据“科学”而不是圣经文本,他们不时宣称,诠释的人一直以来都容许把创造的日子理解为漫长的时间。因此须要郑重地审视证据。
早期教父
大巴西流(BasiltheGreat,公元329至379年),在他一系列有关六日创造的讲章集《Hexa?meron》(论创世六日)中辩称:原意其实很浅白,创世的日子就是平常的日子;神吩咐灌木丛顷刻遍布大地、树木快速长高、瞬间把河流充满鱼类;动物原先不会互相残杀;太阳继大地之后才被创造等等。他更反驳由动物变人的进化观念。“有一点要留意,达尔文没有发明进化论。这些观念可追索到主前的反有神论哲学家,如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伊庇麦尼德(Epimenides)及卢克莱修(Lucretius)等人的观念,从最早的源流就显出进化论是一种异教、反神的思想。
有些人会对早期教父的立场有误解,因为没有仔细看清楚。过去东正教教会一般都把创造周视为真实时间,同时也常会采纳其象徵意义--当作地球的始末为七千年的历史去理解。他们绝不会视创造的日子为漫长的时间。
已故东正教神父塞拉芬·罗斯(SeraphimRose)小心翼翼地把
东正教教父的看法辑录成文,对于《创世记》的观点,他们跟现代
创造论者一致。1地质历史学博士特里·莫滕森(TerryMortenson)对文献有如此论述:
”他(塞拉芬·罗斯)的基本参考资料来自早期‘教父’对《创世记》的评论,包括约翰·克里索斯顿(JohnChrysostom,公元344至407年)、叙利亚的伊弗雷姆(EphraimtheSvrian,公元306至372年)、大巴西流(BasiltheGreat,公元329至379年)、米兰的安布罗斯(AmbroseofMilan,公元339至397年)。此外他还引述许多当世和后世的‘教父’就《创世记》第1至11章所作的评论。“
罗斯指出,东正教教父对于创造周、人的堕落及全球性大洪水的历史真实性,观念一致。他们相信神的创造是顷刻发生,认为人堕落前后的世界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而且歧异深远。
有些人会引述奥古斯丁(Augustine)及俄利根(Origen)的观点振振有词地把”深邃时间“的概念混入圣经当中。这两位大学者
同属于亚历山大学派,倾向以寓意手法解读圣经的不同章节。对于
创造的日子,他们不是从圣经文本解读出寓意,而是受圣经以外的观念影响,包括新柏拉图哲学观(例如:他们会”说服“人,神不会自毁清誉被时间局限)。不过,那些想搬出两位大学者的思想来附和自己”深邃时间“概念的,却碰得一鼻子灰,皆因奥古斯丁和俄利根都表示,神顷刻把万物创造出来,而不是经过漫长时间才完成。他们更开宗明义为圣经只有几千年历史,也为挪亚时代的全球大洪水说项。
也许有人还想辩驳,过去教父们的解经方法有误,我们现在的知识更胜一筹。可是现在的学术界不是第一身接触原文圣经和当时的文化,如要破旧立新,就有责任去找出证据来支持新论调。
改教者
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说:”昼夜的循环,在太阳被造之前,由第一日就已开始。(对‘要有光就有了光’作评论)“,而且还说”那些坚持世界是在瞬间中被造的人,其错误已明明地驳回了(几乎可以肯定是对着奥古斯丁和俄利根说的)。若说摩西把神顷刻完成的工作分六日去表达,
为了方便颁布诫命,那就未免小题大造了。(是否有文体架构论的先兆呢?)我们倒不如说,为了迁就人的程度,神用了六日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若然他们知道,由创造宇宙的一刻起已过五千多年,恐怕会令他们啼笑皆非。“至于”大洪水发生40日等事迹,这是摩西
极力强调的,为要展示全世界已陷入
大水中。“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对这等命题立场更鲜明,他清
楚表示自己认同《创世记》的历史真实性。他更就怀疑论者提出
《创世记》第1与第2章之间可能有抵触的宣称作申辩(见后面部分)。
反对《创世记》是真实历史的人,都常引用罗纳德·南博斯
(Ronald Numbers)的着作《TheCreationist》(创造论者)作支持。据南博斯指出,年轻地球”创造论“是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乔治。
麦克里迪·普赖斯(GeorgeMcCreadyPrice)于1920年代创立。这可算是其中一个最匪夷所思的历史修正主义例子,把神话当作历史,捏造出大部分古人和特别是教会都支持平坦地球论的说法。
不过这宗”平坦地球“的事件已被历史学家杰弗里·伯顿·拉塞尔
(Jeffrey Burton Russell)彻底地推翻。历史学家南博斯似乎对
普赖斯之前的世界历史一无所知。上文有关教父及改教者所提供的资料,就足以指出南博斯这部着作的错误。此外,还有更多人驳倒
他的谬误。详见地球科学历史家特里·莫滕森的研究,他曾深入研究那些在1800年代、为圣经提及地球的年龄和《创世记》全球大洪水作辩护的地质学家。
为何一定是平常的日子呢?
1.《创世记》是历史的记载而不是诗体
希伯来文对于记载历史有一套特定的文法,而《创世记》第1至
11章就用这套文法写成,结构就跟第12章以后的篇章以及其他书卷包括《出埃及记》、《约书亚记》及《士师记》等大部分篇章相同。《创世记》不是诗体或寓言。
《创世记》原文充满许多连接词,and…and…and…(注:英文圣经英王钦定本(KJV)使用,中文圣经和合本没有显示)是历史体裁的写法。这种连接词学术上称为”vav“(1),亦常称为”waw“(连续不断地)。
《创世记》第1章所用的希伯来文动词特色,恰好与希伯来文记载历史或一连串过去事件所用的动词类型一致,就是只在头一个动词用完成式(gatal),而接续叙事所用的其他动词就用未完成式(vavvigtols)。
2°在《创世记》第1章,第一个动词是bara(创造))是完成式,而接续叙事所用到的动词,都是未完成式。一个恰当的英译本,会注意希伯来文的动词类型,把所有动词译为英文的完成式(或过去式)。
《创世记》第1至11章也有几处地方表现出历史性叙事的特徵,例如”宾格助词“就是动词直接涉及的对象;术语也经常界定清楚。
至于希伯来文诗体(例如:很多诗篇的篇章)常用的平行句式,
在《创世记》却为鲜见。
仅有的诗体模式(例如:创世记1:27及2:23),都是对真实事件作评论,情况也常在《诗篇》出现(例如:诗篇78篇)。即使《创世记》含有诗歌体裁,也不见得可以抹煞它历史性的叙述。
《创世记》第1章使用结构性平行句式的地方,跟《民数记》7:10-84最相似。两者都作结构性的叙事,并同样出现希伯来文连带数字的日子(ai'y?m),也按日子顺序记述。在《民数记》第7章里,12支派轮流在不同日子献上祭物:
团契
头一日献供物的,是犹大支派的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
第二日来献的,是以萨迦子孙的首领、苏押的儿子拿坦业……
第三日来献的,是西布伦子孙的首领、希伦的儿子以利押……
第十二日来献的,是拿弗他利子孙的首领、以南的儿子亚希拉……
当我们留意细节,就会发现平行句式有更深层的意义。《民数记》第7章不只顺序列出日子(oi”v?m),还把这12日统称为“用膏抹坛的日子”(英文圣经KJV版本为inthedaythat),这语句出现了两次,分别在第10节及第84节,作首尾呼应。看到这个统
称,人们也不会质疑《民数记第7章(第12、18、24、30、36、
42、48、54、60、66、72及78节)所指的日子长度会有别于平常
的日子(英文圣经KJV版本这里没有用“in”这个介词)。由此就能反驳这个论点--有人声称《创世记》2:4:“在耶和华造天地的日子”(英文圣经KJV版本为inthe daythat(or=bey?m23]),这里
的日子是创造周的统称,故此《创世记》第1章所指的那些日子并
不是平常的长度。其实ozbev?m只是个希伯来文的惯用语,中文表示“当”,英文意思是“when”(参考创世记2:4;民数记7:10及84的NASB和NIV英文译本)。
这种结构性叙事(民数记第7章)和顺序罗列日子的情况,尚且没有人指称是含有神学教导意味的诗歌体裁,因而否认其历史性质,也没有人质疑这里所指的日子不是平常的日子。换言之,人们
不能从文法入手去否认《创世记》第1章所指的日子只是平常的日
子,就是说《创世记》第1章是一部平实的历史。
希伯来文学者都同意《创世记》属历史体裁。例如:牛津大学希伯来文学者詹姆斯·巴尔(James Barr)写道:
“……就我所知,也许,所有世界知名学府的希伯来文或旧约
圣经研究的教授,都相信《创世记》第1至11章的作者有意向
读者表达以下(右页)的思想:a.创造在一连六日里发生,每日只有24小时,跟我们现在一样;
b.《创世记》中家谱记载的年岁,只需用简单的加法运算,就能
得到从世界之初到圣经较后期事迹的年代;
c.挪亚大洪水的规模是全球性的,把所有人和动物灭绝,方舟上
的人和动物除外。”
贯彻新正统(neo-orthodox)神学观的作风,巴尔并不相信《创世记》,但他明白希伯来文作者想清楚表达的事。有人基于巴尔不相信《创世记》的历史性,批评我们引述他的见解,但这正好是我们引述的原因--他是敌对证人。由于他不认为《创世记》有任何权威性,故无必要作出任何迁就,就能随意说出作者清晰的
意图。相反,“福音派”神学家多少基于圣经的权威,但不能真正
相信《创世记》所述的大部分(或任何部分)都是历史,这就是所谓“与文本角力”。
希伯来文学者斯蒂芬·博伊德(StephenBoyd)博士指出,透过比较希伯来文历史和诗歌体裁中动词变化的频率,就得出《创世记》第1章明显是历史叙事,而非“诗体”。他总结认为:“唯一一个浅白又站得住脚的看法,就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神用六日的时间创造万有。”
其他支持字面上六日创造的希伯来文学者还包括:
·安德鲁·斯坦曼(AndrewSteinmann)博士,伊利诺伊州Concordia大学神学及希伯来文副教授2·罗伯特·麦凯布(RobertMcCabe)博士,密歇根州Allen Park
底特律浸信会神学院旧约圣经教授28
·王定远博士,史丹福大学希伯来文圣经讲师29
2《创世记》第1章所用的“日”跟其他希伯来文经文作比较
一个理解圣经经文的基本原则,就是把相同的字词和短语跟圣经其他部分作比较。
《创世记》第1章是如何使用“日”这个字?以下是“日”出现的上文下理(尽量按字面意义):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是第四日……是第五日……是第六日
标准希伯来文字典指出,《创世记》1:5所出现的“日”是“以一日24小时计算”。30这个“日”被界定为一个由早到晚的循环,
有唇夜之分,有日数之分。这就足够了,《创世记》第1章所指的
“日”就是平白的一天!19世纪英国爱丁堡NewCollege一位开明的学者马库斯·多兹(MarcusDods)教授表示:
“譬如说,这些篇章里‘日’这个字不是指24小时,那么,即使释经也是枉费心机。”31留意《创世记》第1章所用的“日”,会配上一个数词,可作单数或复数形态出现,在《创世记》以外的书卷出现过410次,都是指平常的一天。32
“晚上”和“早晨”连用而没有使用“日”的情况,在《创世记》第1章以外也出现过38次,也是指平常的一天。“晚上”或“早晨”与“日”连用的情况,在《创世记》第1章以外也出现过23次,同是指平常的一天。“夜”与“日”连用也有52次,都是指平常的一天。
从圣经经文的分析到逻辑的思辩,带出一个实况,在《创世记》第1章里的“日”是“平常”的日子,别无其他选择。
希伯来文yom(日子)以不同形式在《创世记》第1章出现,来表示平常的日子。
3.创造周是以一星期七日为基础
《出埃及记》20:11给创造周作了一个撮要,作为一星期七日,第七日休息的基础(第10节),并消除任何藉诠释手法去延长时间的可能性(如文体架构论、一日千年论、所有时沟论(gaptheory)--详见本书第三章,神的日子有别于我们的日子、启示的日子等看法):
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留意《出埃及记》20:1“神吩咐这一切的话,说……”。这是神自己的说话,不是摩西的意思,也不是编者或任何凭空捏造的
抄写人的意思(有学说假设摩西五经出自四个文献来源:耶典、
伊典、申典及祭典)。可是,那些人距事件发生上千年后才出现(可悲的是,许多神学院就是教导这些无根无据的空话)。33·34
神用六日创造万有,别无其他,就是“天、地、海和其中万物”。这个综合表述,强调事件已大功告成。“神创造宇宙”也许是另一个恰当的演绎。35然后神在第七日,就是“安息”日,停止工作。祂本不用六日去创造万有,也不需要休息(以赛亚书40:28),但祂
却以这种方式和时限给我们示范一星期的运作模式。这就是我们一星期七日的起源。
圣经经文本身已排除了所有企图拉长宇宙存在的时间的外在观点。
创造论团契
反对六日创造的其他论点
1.“日”有时候指平常日子以外的意思
无人会否认“日”存着几个意思,但按上文下理,日子顺序罗列,有早晚之分,就界定为《创世记》第1章的平常日子。《创世记》2:4
“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这一句,如前所述,希伯来文版本用了一个惯用语“当”,而这里没有日数、或早晚的内容来把时间界定为平常的日子。
有人便引述,《彼得后书》3:8“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的经文,把创世的每一日等同千年或更漫长的时间,实在是经文误
用。留意圣经把一日比喻为一千年,中间夹着一个比喻词“如”,是打个比方,并不是真实的一日。其实,在这里圣经要教导我们,即使基督再来这事已让我们等了很久,但对永恒的神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因为祂耐心等候人们知罪悔改。这里不应把《创世记》第1章“日”的意思混为一谈。我们反过来要欣赏这种修辞技巧的恰当运用,因为平白的一天跟千年作了强烈对比,在创造者永恒的时间里,日子的多寡,根本毫无分别。
另一处类似的经文在《诗篇》90:4出现,那里把千年喻为神
眼中的一更(三或四小时),但无人指称那一更就等同千年的时间!
这段经文用神的永恒与我们的短暂作对比。备受尊崇的评论家约翰·吉尔(JohnGill)表示:“如此衍词造句,表明一个人神的分野,神永恒存在,人终归一死”。这跟《创世记》第1章“日”的意思也拉不上关系。36
2《创世记》第1和2章的记载互相矛盾,为何我们还要相信《创世记》
第1章是历史?
《创世记》第1和第2章,不是两个不同创世的论述,也没有互相矛盾。《创世记》第1章述说万物的创造、宇宙的创造和展现一幅“大图画”(见创世记1:31-2:4上)。《创世记》第2章再述造男造女
的经过和第1章没有提及的细节,尤其是神特设的园子里的情况。第2章并不是另一个创世的记述:这里没有提及地球、太阳、月亮、星宿、海洋、陆地、天空、海洋生物及爬行动物等事物的创造。
有人指出《创世记》第1及2章的创世次序有明显的差异,认为《创世记》2:5的植物和草本、《创世记》2:9的树木,在某些英文圣经版本中似乎表达在亚当之后才出现,有违《创世记》第1章的次序--第三日创造植物,第六日创造人类。
其实,《创世记》第2章所记载的重点直接与亚当、夏娃及园子有关,而并非指整体的创造。留意植物和草本在第2章里是生长在“野地”及“田间”(比较创世记1:12),这都需要人类去打理(创世记2:5),这些植物需要人去培植,而不是指整体的植物。同样,树木(创世记2:9)只是园子里栽种的树木,不是指整体的树木。这里发生的事仅属神创造园子的环境,而不是指整体的创造。
同一道理,在《创世记》2:19提及“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
飞鸟”,就以为形成时间要到夏娃被造之前,这问题也值得斟酌。
不过,当我们发现希伯来文文法中,没有如英文一样有特定的动词时态来显示过去完成的情况(“hadformed”之前已造成〕、
“havingformed”尚在形成中]),所谓的矛盾已然不攻自破,因为
一些学者及评论家,例如:基尔和德里慈(Keil&Delitzsch)及勒波德
(Leupold)都指出,按《创世记》第2章的上文下理推测,以上两段经文都属过去完成式,只不过在第2章作覆述。例如:
“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创世记2:19),在英文新国际版(NIV]圣经中,用“hadformed”(之前已造成),更清晰表示过去完成的时态,这样就把矛盾化解了。既然《创世记》第2章并没有跟第1章互相矛盾,故用此来抨击《创世记》第1章的历史性,这个论点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