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welfare portal

公益性综合门户网站

从《约伯记》看探访事工
2009-01-20 16 作者:小息 发布者:  来源: 小息
  • 收藏
  • 管理
    6306 字体【

    引言:

     

    约伯的遭遇是令人害怕的,一切可见的都失去了,甚至没有了自尊,只活在身心皮肉对于他来说永无天日的羞辱中。更痛苦的是,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是他在苦难中一直要寻求了解的。他身边也出现了不同的安慰者、帮助者,有的劝他放弃信仰;有的从远方赶来,劝他认罪悔改;只是不是所有人的帮助,都是约伯可以接受的,使约伯得安慰的。有的让约伯发怒,有的让约伯更加忧伤和孤单。

    从约伯的经历中,我们看到探访的重要,探访中如何帮助人辅导人是何等的重要。在约伯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三友失败的探访例子,这个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警戒。同时以利户精彩的引导,也带给我们一些有关教牧辅导的思路。

    (一)从约伯妻子的话,看探访事工的重要。

     

    约伯的妻子是他最亲密的人。她说:“你弃掉神吧!”。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既然信上帝也没有用,不能保佑你的财产、你的孩子;也不能保佑你,给你平安健康财富,那你还信神做什么呢?这不是一个外人的建议,乃是一个至亲的人提的建议,一个与他一同在这样的苦境中的人,所发的心里悲哀和选择。

    成长中的主日学孩子,他们经验不足,心智未臻成熟。他们有求知的欲望,有发展的潜能,但是缺乏独立自助的能耐,需要有人帮他们顺利渡过各个发展阶段,如自我的认定、情绪的稳定、道德的自律、负责的态度、异性的交往、确立志向并能专注学习或工作。不但如此,如何把信仰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如何和圣经的话语行出来。又或者,发生了某某事情,进入了信仰搁浅的日子。若他的信仰不是很稳固,你会乐意或者睁只眼闭只眼,随他在那样的环境中受苦吗?另外,在他们求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难免遇到选课、交友、择业、求职,该何去何从?他们有需要在他人的协助下,引导,来明知地规划将来的行动。别忘了,一定会有多个声音在他耳边摇荡,引导他去选择这个时候的出路。你无法过滤他所接受的思想,他所认识的朋友。他身边也应该会有如同约伯妻子这样的人物在吧!

    作为主日学老师,也许你会为每个礼拜天的课程在精心的安排着。可是你知道?你除了有教导圣经的老师角色以外,无形中已经承担了辅导的角色。关怀你的孩子,这是医治心灵的工作。不只是消除人的紧张、不安、恐惧与焦虑,而且能使消极转到积极,使人的性格得到均衡的发展,逐步完整与成熟,以至将基督的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不管你愿不愿意,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圣经知识,他们也需要你对他心灵、生活的关怀。

    以下就是笔者碰到的两个例子(其中名字是化名)。

     

    天真是一个曾经受过的女孩子。有几天她的短信,她说自己很烦,说别人看不起她,真是想消失。因为人在外地,除了为她祷告担心,只能短信飞来飞去。只是回到家想去看她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安慰她。幸好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及时的请求帮忙,才算是在看她的时候,有了一点谈话的思路。

     

    佩儿一直在外地读书,可是也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心里有很多愁苦,甚至天天失眠,常常半夜找学姐哭泣。那学姐不知道自己怎么安慰她,就引导她是不是去找主日学老师帮助。佩儿说:“不行,跟老师讲就不等于跟妈妈讲,跟长辈讲。我才不要呢?”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跟人谈话的恩赐,没有探访的恩赐,没有辅导的恩赐,我只做任课老师,让有这个恩赐的人去做吧。我专心上我的课就行了,至于和学生的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嘛。需要关心他们,但是不会太深。也许你会说,我最怕的就是别把心里话告诉我。若是谈到他打开心扉,哭哭嘀嘀,我就慌。真怕自己会象做手术的人,开了肚皮,让他一直在流血,却缝不上了。所以,每当碰到谈心需要辅导的事情,我能躲就躲,能闪就闪。只是,你真的能袖手旁观吗?你有学生需要你的帮助,也许这个比你主日上课更重要;你有学生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帮助,只能把事情闷在心里,你讲的道不能让他得到释放。其实,主日学老师如同牧师的角色一样,不是站在台上讲就可以的,需要牧养到位。所以,老师也需要常常时时的多做准备,关心如何自己做好这个辅导的角色。

    (二)三友对约伯的对话,看探访者的需要。

     

    我想《约伯记》是给每一个人看的,给受苦中的人看,也给尚未受苦的人看,当然也是给你我,希望去帮助在苦难中的每个基督徒看,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主日学老师,小羊的引导者看的。

    在《约伯记》中,也许你会因为约伯和他朋友那冗长无趣的对话而停止你翻下一页的勇气。这是约伯寻找为什么受苦的思考方式,也是他的好朋友要帮助他寻找为什么会有苦难临到的逻辑和他们各自的神学经验。

    对于约伯来说,朋友都是无用的医生。对于朋友来说,他们听说约伯的一切灾祸,就从各人的本处相约赶来,要安慰他。只是他们的这次探访没有成功,也刚刚好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让约伯从皮肉痛到心灵,忍受更大的艰熬。

    那么他的朋友是怎么帮助约伯的呢?这个大概可以成为我们这群愿意去帮助人的一个很好的提醒,希望我们不要掉在同一个坑里面。

    1 需要同理心。

     

    第一阶段是沉默。三位好友为约伯放声大哭,撕裂衣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表示与约伯同悲哀同约伯七天七夜坐在地上。这样的举动,没有被约伯所反对,约伯也就向他的朋友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与哀哭的人同哭,三位好友之前表现出来的同情,是让人感动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发自内心的同情,进而让约伯开口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伤痛、失落。

    第二阶段是帮约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间出现了三个回合的辩论,最后结局却是彼此攻击。在第一回合,他们确定约伯受苦是因他的恶,就是三人轮番进攻,只是不能说服约伯,也不能摸着约伯痛苦的原点。当然也就丝毫没有安慰的价值了。他们探访中的劝导,成为僵化死板的教条。在第二回合时,三友的安慰基本上没有什么新意,只是陷入一种情绪、非理性的定罪,甚至诅咒,他们热心的为神辩护说话,猛烈强压似的要约伯承认自己的罪。第三回合,比勒达言语稀少、锁法缺席。有学者认为这次的言论乃因断章残缺而不完整;也有学者认为三友已经是江郎才尽。尽管如此还是坚定的认为约伯有罪,这是他的报应。

    三友的有些观念并没有错,然而他们错在以为自己的答案是这个问题唯一的圆满的解答。最后,探访成了辩论,安慰成了定罪,辅导也就扶倒了。对于约伯来说是,三友的探访辅导是“溪水流干的河道”“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伯615134)。约伯说:“正直的言语力量何其大。但你们责备是责备什么呢?(伯6:25)”“这样的话我听了许多。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伯16:2)”三友的探访没有达到安慰的效果,反而让约伯更加痛苦。约伯说:“你们搅扰我的心,用言语压碎我,要到几时呢?(伯19:2)”“你们这十次羞辱我。你们苦待我也不以为耻(伯19:3)”“你们为什么仿佛神逼迫我,吃我的肉还以为不足呢?(伯19:22)”

    从约伯的话中,看到他们这次的探访辅导是失败的。在与三友的辩论中,我们也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心声是怎么样的:

     

    【伯6:14-15 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伯13:5 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

     

    【伯21:2 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就算是你们安慰我。

    对于约伯来说,他的三位好友虽然从远处赶来要看望安慰他。但是,三位好友话让他感觉不到他们是在安慰他。虽然有三位好友围绕着他,跟他说话,但是约伯的心是孤单的,因为他们不明白约伯的此时的心情,而且字里行间甚至在否定约伯从前一切的善行,约伯的心碎了。他找不到一个能同理他心的人,找不到。

    那么三好友的错误在哪里呢?,他们从一开始,就带着自己的个人偏见立场过于协助人解决困难。他们没有同理约伯的心,没有让约伯的心接纳他们,又怎么能听进三好友的话呢?

    从这些经文中,至少让我们看到。当我们去探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跟接受探访的人有同理心,认同他的感受,接纳他。让受探访的人能接受你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你是了解他的人。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案告诉对方,怎么样去解决的步骤。纵然,对方是离开上帝,甚至话语中,行为上不敬畏上帝,得罪上帝。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尝试着去了解他,让他知道你是关心他的人。在爱中的责备,因着我们的认同,会让对方容易接受。先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事情,听懂他的事实,听懂他的情绪。同理他的内容,同理他的情绪,他的意义(这事情对于他的价值)。同理就是两个人走路,越走越近,就成了一个点,用他的眼睛来看事情。设身处地的看事情。当你能够跟当事人一起进入他的世界时,你就比较容易了解他的问题,这样的关怀不但较不会带来误解,更带给你的学生一种深厚的安慰。(伯212

    当然,在同理中,并不是要你在对方的情绪事件中迷失自己。同理就是你有能力进入这个人的世界,然后自在,而你却不失去自己。能够同理的人,是能够把握自己的人。

    2需要有正确的神学基础

     

    为什么三位好友好心办坏事呢?从三友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三有认为自己的的答案就是约伯这个事情解决的唯一方案。在全文围绕着“为什么义人要受苦”。约伯三位朋友的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善有善报”,若一个人受苦,就一定是他犯罪了。若是你悔改,昌盛必定随之而来。典型的功利主义,成功神学。

    英文学家W.Somerest Maugham(毛姆)的经典小说:“人的束缚”书中的主任翁是个天生有畸形脚的轻年人,从小就恨恶自己这样的缺陷。当他发现基督教后,原以为寻觅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便开始求上帝医治他的脚,使他变得正常。但当他一再要求,却不蒙应允,就失去信心,不再对上帝感兴趣。扬腓立说:“教会最大的敌人有二:律法主义和成功主义。

     

    三友也很好心,极力为上帝去争辩,将神放在人的脑袋盒子里。他们的心也很好,是为上帝做辩护,上帝从来不会做错事情,上帝是很有原则的,上帝所做的都是对的。只是他们也把自己观念中的神代替了真神,教受苦的人看不到神的本身。只是圣经教导我们要按着真理去争辩!

    对于一个探访的人,当我们要辅导的时候,需要自己在真理上有装备。不然我们也有可能把人带到更危险的地步。也要切记,辅导者的危机,就是把自己当作神,唯我独尊。

    (三)以利户的讲话,看探访者的立场

     

    再看辩论僵局时出现的以利户,他讽刺幽默。有学者建议将以利户的谈话主题分析如下:

    A 神比世人都大(338-22

     

       B 神开恩救赎,人要为次欢呼(3323-349

     

          C 神是公义,否则他如何管理世界(3410-30

     

               D 无人受罚时谦卑痛悔或为不明白的事求问主(如3431-37

     

                  E 人不能增减神的荣耀(351-8

     

               D 无人平顺时因感恩而寻求神(359-16

     

           C‘神籍各种方法将人引出罪孽(361-16

     

    B‘看见自己的罪,更当称颂神(3617-3713

     

    A‘神的奇妙人不能全知(3614-3720

    上述分析可看出以利户的神学观是以神的权能为中心,要求人要真实的认识神并相信他。他的言论正好切中了约伯的命脉,也刚好成为他迷思中的解套。所以约伯没有与以利户争辩。

    1 正确的态度:谦卑静听、辩才无疑、热爱真理。这些都是之前的三位所缺乏的。他认真的听约伯的讲述,了解他的情绪;他也有一个爱真理的心,是以真理为基础的讲话。

    2 对症下要:先回答约伯的三个问题“神会攻击无辜的人吗?(33:)”“神会不讲理吗?(34:)”“神会赏罚不明吗?(35:)”,然后用大自然的伟大,让约伯的目光从自己转向神,看见造物主的伟大。

    以利户问:“你为什么敬畏神?你时时纪念他吗?真知道他有多大吗?真知道什么叫义吗?这也是撒旦对神的挑战—“约伯敬畏你是有原因与目的的”这是核心,是高峰。让约伯不言是一种反思、谦卑的态度。三友人竭力在找约伯过去的罪,来证实约伯现今受苦苦难的原因,但以利户重视约伯当学习现今如何来面对苦难。

    我们看到以利户进入了约伯的思想体系,动摇了受苦之人常有的自怜、自以为义的自我中心,引导约伯进入神本中心的思想。这是我认为以利户做得最出色的地方。以利户的教导如此精彩,是因为之前,他一直在沉默中认真听他们彼此的讲论(伯322-5)。以利户也让约伯的眼睛从自己的痛苦上,转到神的奇妙作为中(伯3714)。

    (四)总结

     

    约伯如何走出痛苦呢?是神的话安慰了约伯的心灵。神没有指出约伯什么地方行为错误,神也没有回答他的任何问题,乃是让他看见神的慈爱藏在他伟大的全知全能即使无知无悟性的鸵鸟作徒劳无功的事,但它仍在神的慈爱中存活。扬腓立说:“当约伯的信心瓦解时,他的痛苦大到临界点。当他的信心渐渐恢复时,他开始记忆神的爱与公义,他的痛苦也跟着不再捆扰他。”

    从约伯的经历中,我们看到,其实探访的过程,就是帮助人捡掉心中石头的过程。探访是一个预备人的心,如同施洗的约翰一样,预备道路,把大小山冈填平。但是不可以使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感到勉强,每个人都有自行抉择行为的自由。也不是一时的抚慰,应完全的仰望神,求神的灵运行及发生功效。教牧关怀也完全是处于神,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智慧与能力有限,不足能帮助人。其实在灵性方面,惟有主是大医生。在探访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关怀不同的人。但我们也必须仰赖主的作为,以及圣灵的光照与引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些需要个人辅导的、咨商的,有些还需要长期给予辅导的。由于我们时间不允许,又非辅导专家,所以应该建议请专家人员来协助,又他们从事治疗的工作,这并非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我们仍旧可以给予关怀、帮助, 继续为有需要的人祷告,常常在他旁边,随时给他安慰和鼓励,给他信心和力量。

    探访,是作为老师事工不可缺少的,因为这个是老师跟学生感情的交流,是针对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的关顾。在探访中不可避免的,就是辅导。老师通过探访主动到学生面前寻求了解;更主动与积极的关顾主日学中的孩子。但愿我们从约伯记中学到教训,让我们把探访事工做得更好。

     

    
    全部评论(0)
    • 有句话说得好:“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也许,嫉贤妒能的人,或者幸灾乐祸者,会大有人在。其实只有不嫉妒人优秀,方能近朱者赤,从而走上光明之路。但相反的是人性中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

      浏览:5693次 评论:0
      2021-11-12 10:55
    • 相信按才受托的比喻大家都耳熟能详,五干两和二干两的仆人,恩赐虽有不同,但他们对主人所托的回应却一致:受托之后,不延时推诿,随即行动,竭尽全力,将恩赐发挥极致,果效双倍,得主人赏识。而一干两的又恶又懒的..

      浏览:7592次 评论:0
      2020-08-29 21:46
    • 【约 6:44】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神的宝座流出的道带出异象。异象和呼召都是神所赐的,然后神赐给人顺服使命的心。误区:教会出现低级心理学现象,为..

      浏览:6128次 评论:0
      2020-08-16 20:32
    专栏作者更多
    • 陈恩慧

      陈恩慧

    • 欧阳光

      欧阳光

    • 谢淑纯

      谢淑纯

    • 李艳凤

      李艳凤

    • 潘五一

      潘五一

    • 清晨

      清晨

    • 李启君

      李启君

    • 蔡宏强

      蔡宏强

    • 袁杰

      袁杰

    • 海夫

      海夫

    • 崔元荣

      崔元荣

    • 刘桂梅

      刘桂梅

    • 倪宏恩

      倪宏恩

    • 邵萍

      邵萍

    • 沈阳

      沈阳

    • 麦子谷

      麦子谷

    • 刘树鹏

      刘树鹏

    • 蒙悦

      蒙悦

    • 肆归

      肆归

    • 王玉根

      王玉根

    • 吴景旺

      吴景旺

    • 童天凫

      童天凫

    • 谢以斯帖

      谢以斯帖

    • 橄榄枝

      橄榄枝

    • 雁子

      雁子

    • 旷野雄鹰

      旷野雄鹰

    • 谢天恩

      谢天恩

    • 潜水荷

      潜水荷

    • 耶稣的宝贝

      耶稣的宝贝

    • 旷野牧歌

      旷野牧歌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Powered by 聖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