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18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加上去年10月参议院已全票通过,就此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为过去排斥与歧视华人的做法致歉。
两院的决议案都不具法律效力,也表明不予赔偿。决议案的重要性在于其象征性意义,即认知排华法与美国独立宣言及宪法精神不符。决议案亦表明国会为到那些对华人造成负面影响的法案感到遗憾。
《排华法案》道歉案由国会亚太裔小组主席、加州民主党华裔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于去年5月提出,她一直积极推动众院通过。协助推动该决议案的“1882计划”主席林敬忠(Michael Lin)表示,该案通过后,“1882计划”还将继续民众教育工作,提高一般美国人对族裔的认识,避免仇恨及歧视。
事实上,当年美国社会还普遍排斥与歧视华人的时候,已有部分美国白人教会、牧师连同华人基督徒勇于站出来为此抗争。身为华人移民第四代的杜恩沛牧师,生长在最早有华人移民定居的旧金山,他曾在《恩福》杂志发表的《美国华人移民的“守护者”》一文记录基督教会爱华人的历史。
早于1852年,美国长老会派士比利(Dr. William Speer)牧师到旧金山开拓当地华人的福音事工、服侍华人。士牧师是向少数民族工作的先锋,北美的华人教会可说是由他开始的,该教会也是加州含英文教会在内之最早的基督教会之一。
1859年,长老会海外宣道部派路密士(Rev. August Loomis)牧师来牧养这间教会。该教会位于旧金山士德顿(Stockton)街,英语学校在一楼,崇拜聚会在二楼。那个年代,横越美国大陆也很困难。去加州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且也相当危险。别的到西部之人包括农夫、政治家、探险家、淘金者等,各带不同的动机。唯有基督教牧师不为财利,只为了福音的爱长途跋涉去加州服侍华人。
杜恩沛牧师还介绍,早期白人牧师积极维护华人权益。士牧师除了传讲福音外,还作社会服务。他开办了一间特别为华人服务的诊所,很多横越太平洋到达时都已染病的华人得到极大的帮助。那时,美国白人对华人劳工的接纳,由欢迎到歧视到排斥。 1855年,随着排华的风气及嫌恶华人到金矿场竞争,加州议会立了针对华人的矿工税。士牧师与一些居民联合签名请愿,致使加州众院与参院最后撤消了不利华人的纳税法律。士牧师因此也深受华人尊重,被称为“华人之友”。
1870年,经济衰退,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也完成了,很多劳工失业。加州的排华浪潮亦越来越厉害。路密士牧师和循道会的记信牧师(Rev. Otis Gibson)在那种情况下挺身而出,勇敢地维护华人权益,得罪了不少歧视华人份子。 1876年,旧金山的一份报纸刊登漫画,除了嘲笑华人如肮脏、打架等不良形像外,并实名攻击路密士牧师和记信牧师,由此反映出基督教牧师为华人所付出的代价。
杜恩沛牧师一文还揭露当时华人底层民众其实还受到不人道之同胞的剥削及奴役。普通劳工或被拐或是欠着高利贷来美国,部分人男的被迫去做劳役,女的被迫去做妓女。当时的基督教会除了表示义愤填膺的立场,还具体地照顾他们身体及灵性的需要。杜恩沛牧师的曾祖父也是幼年被拐,到美国时,蒙路牧师及他的华人同工救助与照顾,还有机会相信主耶稣活出新生命。
记信牧师和师母开办了Methodist Mission House,虽遇到困难、被恐吓仍忠心服事华工。而长老会一机构Presbyterian Mission Home及其同工库毕慎(Margaret Culbertson)女士和卡马龙(Donaldina Cameron)女士,不单营救了几百个被虐妇女,还照顾了一些少女罪犯。一些文章记载,卡女士当时被那些女孩爱称为“老母”(“lo-mo”:粤语即“母亲”的意思)。她后来为女孩开设了“明光之家”,为男孩开设了“中美之家”。
美国《侨报》18日就众院加入参院行列为《排华法》道歉发表评论。社论认为,“致歉”对美国而言是一种洗脱、一种回归,洗脱历史上的一个错误,回归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国价值观。
“美国立国价值观”是什么?“人被造而平等”的根基是圣经价值观与真正的基督教会,若圣经价值观不能被高举和实践,不论是多数族裔或华人等少数族裔,也逃不过压迫与歧视的历史。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