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精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燕京神学院协办的"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论坛,2013年11月22日在北京开幕。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燕京神学院副董事长蔡葵,出席论坛并分别向大会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曹中建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华侨大学、燕京神学院、香港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台湾中原大学、香港圣公会、基督教香港崇真会、宗教文化出版社、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基督教团体和神学院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论坛。
论坛围绕"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主题,分七个专场进行了深入研讨。第一场主题是:和谐社会与基督教的理解;第二场主题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第三场主题是:宗教对话与经典研究;第四场主题是:基督教对和谐社会的可能贡献;第五场主题是:基督教的"中国化"及其实现和谐的努力;第六场主题是:生态与社会和谐之共在;第七场主题是:对和谐的神学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在致辞中指出,这次国际论坛举办之际,正处在中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中国充满信心,世界看好中国,我们又迎来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精神,举办这一论坛,将基督教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结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卓新平说,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全世界有多达22亿的基督徒,占世界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国际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乃是面向世界,与各国人民展开广泛的交往,因而势必要与这一巨大的基督徒人群接触、关联。为了促进中国当代发展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与基督教的沟通、了解、对话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这种沟通、对话的意向及努力,也是对促进世界和平、形成和谐发展的贡献,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的这一国际论坛具有现实的、积极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意义。综观世界历史与现状,基督教对于国际社会在对话还是对抗、和好还是冲突、和谐还是混乱、和平还是战争,之发展选择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呼吁、全力争取基督教发挥其正能量、体现其正功能,使之能主动推动世界和谐发展、人类和平共处。
卓新平强调,基督教自唐朝时首次传入中国,前后共有四次传入的复杂经历,其时间跨度长达一千三百多年。其中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传入卷入了复杂的政治因素,使基督教尤其是新教在华发展包含了多种因素,有着不同回响。由此,基督教在中国一直面对其如何适应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的问题。这一问题,因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而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今天仍让人颇为纠结,中外有识之士也不断在思考、反省基督教传入中国这一漫长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寻找一种积极的突破与发展。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基督教只有积极适应中国社会文化才可能在中国正常生存与发展,而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包容性也理应吸纳基督教,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复兴及重建中的有机构建、积极因素。可以说,基督教完全可以以一种全新的、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崇高事业。
卓新平认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中国提出了构建中国和谐社会、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而要真正实现这一和谐愿景,当今中国则应该处理好与基督教的关系,应重视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信仰特色,积极引导基督教与中国当代社会相适应。所以,论坛很有必要探讨基督教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的理解和表达,了解其对"和平"、"和好"、"和谐"的基本思想表述和社会当前实践,梳理其相应的精神资源和理论发展。
卓新平指出,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如何实现及体现其"本土化"、"本色化"的问题,即应使基督教在中国达成其"中国化".这种"入乡随俗"、"在什么地方就成为什么人"的适应本是基督教的一个基本信仰传统,而这一传统在中国处境中应该怎样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正是我们所特别关注的。如何体现基督教的"中国特色",则应该从其经典、教义、思想、伦理、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来展开综合性探究。而在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如何总结基督教在其中的成功经验,意识其存在的问题,使基督教在当前能有积极意识地走中国道路,并让中国思想文化获得世界范围的理解和尊重,这些思考也应纳入我们今天有效的话语体系中来展开建设性的讨论。
卓新平强调,如何客观、正确地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氛围中的基督教存在与发展,其与中国主流社会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促成其对我们社会的积极适应,并使之在我们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有意义的贡献,这在当下的现实处境中,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必须看到,基督教在其历史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基督教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基督教在其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如其社会慈善服务事业的开展等,在今天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期所进行的社会建设中都是非常需要的。如何去鼓励基督教人士在当前多作贡献、多发挥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也是我们理应考虑的。此次论坛还将涉及中国基督教当前的"神学建设"及其社会文化意义,这样,在思想、教义、基本道德伦理和社会实践上展开更深层面的积极对话,可以使我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意义上的对话有较大的提升和更多的收获。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探究中国当今社会对基督教的态度与认知,因为只有在基督教的积极参与、社会对之正面引导和包容的双向互动中,基督教才能真正发挥其正能量、展示其正功能。
论坛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姿态将基督教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了基督教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基督教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正能量、正功能;研讨了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历史积淀、理论发展及其精神资源,以及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处境中实现本土化的探索、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等。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