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年轻信徒习惯以批判思维面对信仰、教会及其领袖,牧者既要营造一个供信徒讨论信仰的平台,又要传递美好的信仰价值,当中确实存在挑战。明光社近日举办工作坊,主题为「如何牧养质疑传统的新一代」,基督教中国布道会尖沙咀迦南堂堂主任关浩然牧师强调,牧养年轻信徒必须花时间建立关系,聆听他们的需要。
「如果牧者平日没有与年轻人建立关系,基于传道人的权力,每次见面只是督导训斥,他们不会聆听你的说话。」关浩然牧师认为,教牧可从埋身门徒训练入手,除了协助他们建立灵命外,更要鼓励弟兄姊妹彼此守望,遇到困难时返回团契寻求帮助。因此,教牧的角色就是要赋予年轻人远象,让他们离开礼拜堂也有羣体牧养的概念,藉此互相丰富知识和经验。
共同构思信息内容
他表示,牧养年轻人未必需要发展新事工,但却要在旧有事工里加入新元素,例如事先告诉年轻人将要在主日崇拜宣讲的信息,邀请他们私下对讲道作响应。这样年轻信徒会感到自己备受重视,又能以另一方式参与事奉,他笑言牧者只需将预备讲章的地点移至茶餐厅,结果已大相径庭。此外,讲道内容亦要与会众生活环境及信仰经历相关,让年轻人对信息有感应和共鸣。
他又提到,教牧开办主日学课程前,可先了解年轻信徒希望学习的内容和原因,并衡量自己的能力作出教导。「由于他们有份构思主日学的内容,因此必须要求他们委身参与直到课程完结,而非有时间才上课。」年轻人喜从生活经历看信仰,因此亦要邀请他们响应所学,分享行道的经验,否则真理不可能进入其生命。
建立关系非朝夕之事,关键在于付出时间关怀对方,关浩然牧师建议牧者每周最少花八小时与年轻人沟通,当中包括面谈、电话及以社交媒体来往联络,再为他们代祷。「只要肯花时间相处,他们会觉得你对其生活和信仰挣扎感兴趣,你的宣讲和教导才有感染力,他们也更愿意听你的说话。」
重新思考牧养心态
「年轻人应付学业已分身不暇,若教会只管要他事奉,目的是为教会内务服务,他会觉得这是一种行政吸纳,抢夺他宝贵的时间。」因此他认为,教牧同工应检讨现有平台及牧养心态,其目标不应是在礼拜堂内参与事奉,而是训练他们离开礼拜堂后于世界活出门徒的生活。他举例,部分年轻信徒早前因参与雨伞运动缺席教会聚会,「这可能是一个牧养场景,牧者同样可走到现场,陪伴信徒反省信仰与社会的关系。」
关浩然牧师坦言,教牧身处堂会环境内,未必直接受到前线社会的冲击,相反羊羣「较」活在玛门社会内,每天都面对信仰与社会生活的挣扎。他呼吁教牧同工应多进入羊羣的困境思考,又以军队形容两者关系,「若未能赋予能力给前线士兵在战场作战,后方的训练者有责任重新部署训练。」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