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一般初信主的基督徒读到马太福音五章38至42节的经文,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切实际。有很多不信主的人用这段经文来取笑基督徒,认为这种人生观是阿Q精神。于是一些弟兄姊妹疑惑“难道基督徒要接受无理的对待”?
有鉴于此,圣言资源中心创办人赖若瀚牧师近日在机构网站上撰文解答这些基督徒心中的疑问。赖牧师首先表示,这里耶稣所教导的主题是“不要与恶人作对”,在这主题之下他用四个不同的实践例证:第一,当被人侮辱的时候,天国子民不应采取报复行动,反而主动退让──“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39节)。
第二,当被人诬告的时候,天国子民的响应是宁愿吃亏--“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40节);第三,当别人作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天国子民乐意付出额外的爱心--“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1节);第四,当有人请求物质的援助,天国子民当存爱心去关怀与帮助--“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42节)。
赖牧师同时指出耶稣刻意提醒信徒,不要只按字面的意义去理解“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律例。这项律例主要的目的是禁止人惯性地残害他人,并要让人知道这样的行动会受到严厉的刑罚。它具备两项职能:维持公平的社会秩序,并禁止不合理与无止境的报复行动。
可惜的是,耶稣所处的时代很多人误解这律例的本意,并用不正确的途径去采取行动——你若攻击我,我不会跟你客气,必还击你。这就违反了该律例起初设立的目的。因此,耶稣从天国的道德观予以矫正,告诉当时人不要追随一种寃寃相报的生活形态,并指出最佳的响应行动就是“不要与恶人作对”(39节)。
针对一些不信者嘲笑该教导是阿Q精神、消极与被动的生活形态,赖牧师则用“防御性驾驶”的比喻来形象化地解释。“假如有人将车子迎面驶到你的行车道上,你是否要继续向前,与他迎面相撞,用自己的性命来证明对方的不是呢?相信你会暂时闪避一下,不会逞一时之勇,而赔上自己的生命。”
“其实,耶稣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他说,“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意思就是采取不还击的策略去对待恶人。而且若从下文“爱你的仇敌”的教导(43-47节)去理解,耶稣是要建立一个属灵的基督徒团体,以超越的爱心原则去响应仇恨的世界。
此外,赖牧师又提出解释这段经文要注意到的三件事。首先要分别大原则与实例之间的差别。这段经文的大原则是——不要与恶人作对,从而引申四个不同的例证。“故此,我们不能将例证作为原则去应用。必须先掌握大原则,再按个人实际的情况去运用”他强调说。
其次,不要死板的字面解经,例如有人认为,若是被人“打右脸”,左脸可以转过来由他打;但若是被“打左脸”,右脸就不必转过来由他打了。赖牧师表示,这些解释都忽略了经文的主题与精意所在。第三,耶稣的教导不是要人逆来顺受,纵容恶人无法无天。
“总之,主耶稣教导门徒报复行动不能解决问题,反之更会使问题愈来愈复杂。天国的子民乃要活出天国的义,将这义行彰显于不反击的行动中,并且配合超越的爱心原则去处事为人。”他最后总结说。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