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上7:30,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波士顿大学王忠欣博士作客我校经世讲坛,在新文法楼225报告厅作了题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比较》的学术讲座。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主持讲座。文学院全体研究生与部分本科生到场聆听。
欧阳院长对王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王忠欣博士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王忠欣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对于中西文化差异与碰撞的看法。
文化主流:中国为儒家文化,西方为基督教文化
王忠欣博士认为,由于发展轨迹不同,中西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主心骨。他指出,西方文化根植于“两希文化”,即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而文化的底色则是长期处于主流地位的基督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杂以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现代文化则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科学主义两项重要内容。文化构成的不同是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思想核心:中国注重物质,西方注重精神
在王博士看来,以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更偏重于对灵魂的强调,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对现实的强调,对物质上富足、平等的追求。王博士提出,中国文化对物质的追求突出表现在对“吃”的追求上,“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的基本观念;西方文化对精神的追求可以从西方人对“自由”的渴望与争取中看出,“不自由,毋宁死”的普遍说法是一个具体的体现。
人的起源:中国人相信“人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有原罪”
关于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与由此导致的文化碰撞,王博士列举中西文化中关于“人的起源”的相关看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性善论”一说,并长期作为主流的官方意识形态,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会因“向善”而不断自我完善;西方基督教文化则认为“人有原罪”,对罪行的憎恶与批判使西方形成了“干预”的文化,旨在维护“社会公义”。王博士认为该差异是造成中西文化碰撞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关系:中国强调“家族主义”,西方讲究“团体主义”
王忠欣博士还提出,在社会关系层面的现实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他分析中国凡事讲求“家族血缘关系”,把“国”看作是“家”的放大,不利于社会民主与法制的产生;而西方相比较而言更注重“团体主义”,致力于建设“公民社会”,讲“契约”而不讲“亲情”,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成熟起了推动作用。
针对中西文化的现状,王忠欣博士强调,两种文化需要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他寄语文学院学子:从自身做起,了解西方文化,加强学术研究。 王博士精彩的讲述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他还与学生进行了自由交流,详尽解答了学生提出的如“中国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全球一体化会不会导致中西文化趋同”等疑问。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