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民:文化大革命我不服气,我觉得这个违反宗教政策,其实老实说呢,南京当时把宗教界的人都集中在一起,是起了保护的作用,要是散在社会上,到各个地方被打了,我们所受的打击,比一些干部受的打击少得多了。
解说:这里是地处南京市中心的上海路,在马路两旁,遍布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建筑。顺着这条长满青苔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一栋楼前,这里住着一位中国基督教德高望重的学者陈泽民。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他,见证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峥嵘变迁。
杨锦麟:2005年,一封来自牛津大学的信函,寄到了南京市金陵协和神学院,以严谨著称的牛津大学为编写《牛津基督教词典》,向世界各国神学家约稿,在中国他们只邀请了一个人,参与词条的编写,他就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领军人物陈泽民。
解说:1917年,陈则民出生于广东汕头礐石岛,当时广东作为基督教第四次登陆中国的门户,信徒众多,分布广泛,陈泽民一家三代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父亲陈干臣则毕业于基督教高等学府沪江大学。
陈泽民:那么他大学毕业,我正好出生是我小的时候,听说有一个名字叫沪生,但是我从来没有用,他毕业了之后就到这个到礐石这个村,这个村叫礐石,在汕头对面一个岛,一个很好的教会中学做老师。
刘海涛(中国民族出版社研究员):因为他的父亲是在沪江大学毕业,在那个教会学校里面教书,所以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具有非常浓郁的基督教信仰氛围的这样一个环境里面。
解说:刘海涛,中国民族出版社研究员,正在编写一本关于陈泽民基督神学思想发展史的书籍。
陈泽民:这就是我小的时候的礼拜堂,这个是新的礼拜堂,我小的时候就在这一带活动。
陈若平(陈泽民的儿子):他所以很小就跟外国传教士,就接触得很多,他的英语的功底为什么那么扎实,他也是从小学中学的时候他已经帮外国传教士做义工,而且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
解说:但是陈泽民一家平静的生活在1927年被打破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非基督教运动”迫使传教士被驱逐出境,教会学校纷纷关闭,陈泽民一家所在的小岛,也在变换的政局中风雨飘摇。
陈泽民:我父亲是在这个教会中学里头当老师,那么人家就说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就要把他打倒。
刘海涛:那么陈先生那个时候还在上小学,那么家里一下子就变得很穷困,没有了住房,然后生活来源也一下子就那个很拮据了,然后他们就搬家,搬到了他们学校教会学校里边一个做饭的一个大师傅的房子的一间里边去住,好多人挤在那里边,然后生活特别辛苦。
解说:父亲失业之后,家境每况愈下,陈泽民决心放弃学业专业去布道,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传教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打消了他休学的念头。
刘海涛:这个人中文的名字就叫贾斌,这个就是在陈先生初中的时候,那么他父亲离家了,然后他生活非常困难,读书家庭生活都特别困难,从那个时候陈先生就在贾斌的家里边,就是帮他改一些卷子,教他一些中文等等,然后进行交流一下,然后开始就是然后贾斌就给他一点生活的这种费用。
解说:很快,贾斌又为陈泽民受洗,让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基督徒,而陈泽民也从此将贾斌视为自己的教父。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陈泽民与传教士的关系极为要好,但基督教中国化在他脑海中还完全没有概念。直到1935年,15岁的陈泽民遇到了特立独行的中国布道家宋尚杰。
刘海涛:我们都知道这个宋尚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华人的叫奋兴布道家,因为他是一个到哪个地方之后,这个教会会奋兴起来,特别有名。那么宋先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传教方式特别独特,特别的有感染力,比如说会把那个预制的那个小棺材,搬到台上去,然后棺材里边放着他,预先写好人的各种罪恶,然后他把各种罪然后从棺材里拿出来,就说你如果要是不信仰基督教,或者不好好的悔改的话,那么将来你死亡的时候,那么各种罪就使得你会下地狱什么的,那么听众面对着棺材,然后就是本身的那种震撼,加上他那种声情并茂的那种布道,就会非常地群情振奋那种感觉,特别激动,所以宋先生每到一处,那么就是听道者都是云集。
解说:为了不为了听宋尚杰的布道,人们乘着船从四面八方涌向了礐石小岛,陈泽民也带着弟弟妹妹跟着宋尚杰听他四处讲道,这是陈泽民第一次被中国布道家所折服。
陈泽民: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我的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