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出来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可六34)
作为牧者,对於探病牧养,基本上是义不容辞的服侍。只要有信徒或其亲人患病,要求牧者探访,尤其是临终病人,我们都应随时候命,表达关怀与安慰。事实上,主耶稣是我们最佳的典范,「怜悯」是主耶稣服侍的核心,关怀由心出发。「怜悯」是表达爱的行动。「怜悯」的英文字是 “Compassion”,原出於拉丁文。“Com” 是「共同」「一起」的意思。“Passion”是「情感」或作「受苦」的意思。「怜悯」“Compassion” 可以解释为「共同受苦」。这正是主耶稣给我们的榜样,祂不但与我们一起受苦,更是为我们的罪而受苦,因祂怜悯我们。
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者马丁(Martin Marty)曾说:「医疗科技的贡献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可是,我们不会因此崇拜它,因为此等医疗亦非是万能。」事实上,亦有学者认为:「科学与技术不能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甚麽。我们是透过文学、艺术和心灵来明白生命的意义。」这样看来,在健康及治疗互动中所产生的心灵问题,将更备受关注。
故此,教会关顾探病牧养事工可以朝下面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探病牧养应把焦点放在健康的关顾,而非单是医院的关顾。
医院基本上提供各类医疗服务,以维持社会大众的健康。除了住院病人外,亦设有很多日间服务以照顾非住院的病人(事实上,非住院病人的数目远超过住院病人),如日间手术中心、专科门诊、各类复康计画等。笔者认为教会需要扩阔视野,发展及推动牧养心灵,积极推动实践「全人健康」。因为更重要的是,我们所理解的「健康」,并不单指把疾病除掉,而是帮助别人,使他们有能力去处理因疾病带来的种种困难和困扰,扩阔心灵的空间,以提昇他们的生命素质。
第二:探病牧养并不局限於在医院的病床上的人。
接受探访的病人并不局限於在病床上的人,他们可能在候诊室、急症室、专科门诊部,甚至是在街上的露宿者。教会是社区的一分子,明显地有着特别的使命和机会,为区内患病的人提供关顾。教会亦可透过参与医院在社区推动治疗及健康的计画,以达成关怀病苦的目标。例如:参与医院与社区机构合作的服务,提供义工探访和关怀社区内长期病人或照顾复康者的需要。
第三:探病牧养应把焦点放在信仰对健康的影响和生命的素质上,
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人们渴望得到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数是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得承认生、病、老、死仍然是人生最大的课题。当然,我们是无法解决所有社会的问题,亦无法满足人们所有的需要。正因我们被呼召进入病苦的人群中,故此,无论在医院里,在病榻旁,我们给予真诚的关怀、都可以成为一种鼓励和一份启发。这些态度,能够丰富了他人的生命,并且能够影响和改变了他人面对困难的态度。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来承担呢?」(箴十八14)
林伟廉(东区尤德人那打素医院院牧)
上一篇:神道与人道--世界人道主义日的反思 下一篇:在痛苦中,你会发现你是一名怎样的基督徒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