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這樣的時代中,詩人所要做的是:“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賽》60:1)而詩歌的質量取決於詩人內在生命的重量。一首好的詩歌一定是心靈深處的搖籃曲,如同母親注視嬰兒的眼神一般,讓人体會真正的愛,發現生命真正的光。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道成肉身,到世上來的目的,是要解決人類長久存在的問題,就是罪的問題。對於這個奧秘,中國詩人是很難理解的。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世纪2:7)
1、关键词:“尘土”“生气”“有灵的活人”。“尘土”的人接受了“生气”成了“有灵的活人”。诗歌亦如此。一首诗歌的意象,语境、
比喻、借代等是“尘土”的必要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诗客体”。诗歌反映的对象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灵的活人”,通过“有灵的活人” 所体现出来的“有灵的诗歌”。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有灵的诗歌”是反映了诗歌的一筋一骨一肉,一举手一投足,都闪耀着神本的光辉。
(二)
到了20世紀,五四時期的新詩,和新時期的詩歌,基本沒有跳出人本的框子,只是在詩歌的形式上有新的變化,如運用象徵、意象、隱語、感官的互換,來表達新古典主義、東方神秘主義和現代浪漫主義的人文思想。
第一、“新”是時間意義上的新。這個“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觀念的更新而變為“舊”;第二、“新”是重新獲得生命後的“新”,是本質上的“新”。如“新人”,“新歌”、“新天新地”等。
人沒有“聖靈的更新”,如聖經所說:“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西》3:10),是寫不出震撼心靈的詩歌來的。
“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创世纪3:23)
2、关键词:“出”“出自土”。由于罪的介入,“有灵的活人”和神的形象产生了分离和隔阂而被逐伊甸园,并在“出自土”的“荆棘和蒺藜”上繁衍出各种诗派。目前中国诗坛有“格律派”、“山水派”、“土豆派”、“三指派”、“波波派”、“立根派”、“先锋派”、“后卫派”、“QQ派”、“梦幻派”、“流浪派”、“智性派”、“非非派”、“口语派”、“垃圾派”等等。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风动说”、“旗动说”、“心动说”。这些在“荆棘和蒺藜”中产生的作品,有的唯古是求,亦步亦趋;有的生吞活剥,东施效颦,怪模怪样;有的作品疯狂、色情、变态,粗鄙不堪;有的作品形式古怪,如无字天书,无人能解。然而这些汗流满面的耕作只能是“糊口”而已,并不能喂养人里面的灵,年复一年的“糊口”仍要归于尘土。
(三)